百年手艺于匠心,听高明纸扎艺人说扎狮和花灯背后的故事
农历新年大年初四至元宵节期间,不少新添男丁的高明人家都流行着“挂花灯”的传统习俗,也会在村中大开筵席,邀请亲朋好友“吃灯酒”,共同分享添丁的喜悦。而村中祠堂每挂上多少盏花灯,即寓意着当年村中增添了多少男丁。
“挂花灯”的习俗流传已久,但懂得纸扎花灯的民间艺人却十分稀少。在高明明城镇七社村,一名老艺人谭志明将纸扎工艺代代相传,长年用灵巧双手制做出一盏盏花灯,延续着这种面临失传的传统手艺。
从“谭复兴”到“大胜利”
沿着高明四中牌坊一直往前走,明仔来到了位于明城镇七社村的老艺人谭志明家中。刚走进来,一块写着“醒狮花灯”、“原名谭复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大胜利”字样的小牌子把明仔吸引住了。
“‘大胜利’是旧店铺的名称,也是父辈流传下来的名字。”谈起牌子上的字,谭志明说,父亲曾以其名字创建店铺“谭复兴”,后来由于战争影响,店铺不得已关停,抗日战争胜利后复店改名为“大胜利”。而在纸扎铺兴旺时,曾雇有10多名工人,花灯等手艺品也是供不应求。
后来,受父辈影响,谭志明自11岁起便接触到传统手艺品,并逐渐爱上这个行业,至今已从事纸扎行业50多年。1982年后,他成立家庭的个人工作坊,日常多在家手扎花灯、狮头等。
白驹过隙,经过100多年的坚守,纸扎这一门手艺在谭志明家中已流传了三代人。
一盏花灯五种竹子
一盏看似简单的花灯,工序却是十分繁琐。削竹、编竹、扎圈固定、剪纸、粘上纸张……一盏花灯的完工往往需要花费10多个小时的时间。
手扎花灯寄托着添丁发财、吉祥如意等的殷切祝福。“明城流行做八角花灯,‘八’寓意着‘发’,花灯一般有三层角,合共有24只角。”谭志明说。
细看花灯,整个造型不仅由于多角而外形优美,上面还布满着手工剪纸及木版画。光是手工剪裁的红色灯带,就蕴含着多种情感的祝福。其中,灯带上有着孖金钱、红心、大吉、石榴(古代一种名贵树种)的形状,分别代表着财富、爱情、吉祥、珍贵等多种含义。
谭志明还给明仔展示了他们三代相传的印画木版,这些可都是手工雕刻的哦~
年纪“最大”的应该就是这个用柚子木雕刻的“丁财贵人”了。
此外,制作花灯用的竹子也是有讲究的。谭志明介绍,制作花灯要选用山竹,并且只用其中间韧性最好的部分。“每一盏完整的花灯,都是由灯脚、灯芯、灯角、脚框、十字棒五个部分组成,而这五个部分所用的竹子都是不同规格的。”谭志明说。
如今,谭志明每年都会制作并销售出大约400多盏花灯,而逢年过节,都是他最忙碌的时候。
扎狮头手艺也了得
除了扎花灯,谭志明还制作狮头,而且凭借精湛的手艺,赢得了海内外顾客的喜爱。
“每年都要做十一、二只狮头,来预订的人来自高要、新兴,甚至还有从台湾远道而来的。”谭志明一边跟明仔介绍,一边拿出10年前为台湾某醒狮团制作的狮头老照片。
谭志明介绍说,做狮头有很多讲究,比如要用竹子的节点为中心,以一个点为目标加密,粘砂纸的时候要两边收进去才会更加牢固结实等等。
别看狮头小小一个,在它的身上可是需要扎将近2000个砂纸口,而且每一个都需要手工慢慢绕实扎紧。
传统手艺薪火相传
2016年8月,高明区召开首届“高明工匠”命名大会,向首批12名“高明工匠”颁发证书,谭志明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68岁的谭志明还坚持做着自己热爱的纸扎,而值得欣慰的是,他的两个儿女均懂得扎狮、做花灯的技巧,每逢年末忙碌的时候都会回家帮忙。谭志明希望,这门百年手艺能够延续下去,不被后人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