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服上的补子,并非官越大的越值钱!知道这只鸟是几品吗?
小编从沧州收藏家协会见到这样一件藏品——清朝官服前胸的方形绣品,这东西学名叫补子。收藏人士将它置于插屏的玻璃里,放置于条案之上,甚是吸引眼球。每有客人前来,总会站在它前面评头论足一番。
这个补子黑地绣卷草十字花纹边饰,中间一只飞禽,暗八仙、三蓝如意云朵、红日、花卉、立水、波浪均为戳纱绣完成,背景地纹为圈金绣卷草纹。
“作为绣品的一类,补子集中了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协会副会长说,它们都来源于清朝江南织造,最极品的当属羽毛丝线绣制,巧夺天工,绚烂夺目。
补子里的学问可大了,它定型于明代。朱元璋时规定,官吏所穿的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皇帝和皇族的衣服则缀以圆形补子。补子上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皇帝和皇族则绣以龙,用各种不同的爪来区分级别。
清代将这一制度沿袭,文官的补子用各种飞禽来区别品级:一品鹤,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练雀;而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眼前这个补子中间的飞禽就是白鹇,可见为五品文官衣服上的。
说到这儿,还有个稀奇事儿,在补子收藏中,并非官职越大的市场价越高,这里面有一处例外。武官补子中,八、九品的犀牛和海马,市场价格远远高于二、三品的狮、虎。这并非因绣功而论,而是因为武官大多认为八九品级别太低,不愿穿这样的官服,以造成海马、犀牛补子数量少,所以物以稀为贵。
由于丝织品不易保存,许多流传至今的补子,都已残破不堪,因此玩此类收藏的不多,更因为补子的精美和存世稀少,所以极具收藏、观赏和研究三重价值。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