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区志 回族风俗之服饰

一、服饰颜色

在服饰的颜色上,回族一般以白、黑、绿为主。回族崇尚白色,一是来源于中世纪阿拉伯人崇尚白色的风俗;一是受汉族视白色为纯洁、高尚的传统文化心理影响的结果。这两方面文化传统的双重影响,强化回族视白色为最洁净、最纯真和最清白的颜色。回族把绿色视作神圣的颜色,绿色显示青春和活力。回族也穿戴黑色的衣物,黑色象征持重,给人以高雅、大方、庄严的感觉。从服饰的颜色上,可看出回族追求的是一种质朴无华、纯真大方的美。

二、服饰种类

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分男子服饰和女子服饰。根据年龄可分为幼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年服饰。在妇女服饰中,则分未婚少女服饰、已婚中年人服饰和已婚老年人服饰,还有由于地区的差异、季节的不同和宗教职业形成不同的服饰。

1、男子服饰

回族男子喜爱戴白色无沿圆帽,这已成为回族的重要标志。圆帽有平顶的,也有四角或六瓣的。内蒙古地区的人称“白帽顶”。讲究的人,在白帽顶上镶有金边和精美的花纹图案,或在帽前正中用金色或绿色线绣有阿拉伯经文“真主至大”,有的则绣着“清真言”。帽顶也可是绿、黑或蓝等色,质地有布料、平绒、呢子,也可是棉(丝)或毛线钩织的。热天以戴白色为主,冷天则戴深色厚料的。戴白帽顶,最初与伊斯兰教有关。回族在礼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为了方便,就戴无沿圆顶帽。后来回族男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戴这种“白帽顶”,作为回族的外观标志。阿訇、“海立凡”及资深乡老也有戴“泰斯塔勒”(波斯语译音,意即清真寺的教长或阿訇头上缠的布),一般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日常生活中多戴“白帽顶”,礼拜时才戴“泰斯塔勒”。

经济条件允许的回族老人,还有穿“麦赛海”(“麦赛海”为阿拉伯语)袜,意为皮袜子,一般用柔软的薄牛皮制成,洁净光亮,结实耐用,保暖性好,而且伊斯兰教规定穿“麦赛海”袜,洗小净可以免去洗脚的程序,用湿手在袜子的脚尖至脚后跟抹一下即可,俗称“打袜子”。

坎肩是回族男子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坎肩以青色居多,也有蓝、灰等色。根据季节选用不同的面料做成夹、棉或皮的。工艺一般都很简单,只在襟边、袋口处用针扎出明线,使各边沿平挺工整,突出服装造型的线条美。对襟两边的小包扣,采用和衣服相同的料卷条盘结而成,显得雅致和谐。皮坎肩的选料比较讲究,在夹坎肩内挂一层羔皮或其他贵重动物皮,穿上轻便保暖。这使回族人经常洗手脸、洗小净、练武艺或干活儿都免除挽袖子的麻烦,十分方便。

2、妇女服饰

回族妇女一般都不外露头发,戴白圆撮口帽,过去更多的是戴盖头。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和脖项,因为回族视这些为妇女的“羞体”,必须全部护严。这种习俗源于阿拉伯地区,最初是为防风沙、讲卫生;《古兰经》中也有有关戴“面纱”的信条。回族妇女在戴盖头前,把头发盘在头顶或留把把头,把头发盘在脑勺后,戴上帽子,再戴盖头。盖头的颜色分绿、青、白三种。未婚少女戴绿色盖头,显得清俊秀丽;已婚中年妇女戴白色盖头,显得干净持重;老年妇女戴黑色盖头,显得素雅端庄。而且老年人的盖头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媳妇的盖头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盖头可以根据经济条件和季节选择不同的面料,讲究的还要在上边镶上金边,或绣上风格素雅的花草图案。回民区的回族妇女戴盖头的习俗虽仍保留着,但在平时为数已不是很多,只有在宗教活动场所和回族过节庆时,在回族聚居区内,回族妇女戴起绿、白或黑色的盖头,参加各种活动。

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样式比较单一,大多是大襟衣服,只是装饰内容较为丰富。特别是妙龄少女和年轻媳妇的衣服上,或嵌线,或镶色,或滚边,有的还在前胸、前襟上绣花。衣服的颜色,一般老年人多着黑、蓝、灰等色,中年妇女喜欢鲜亮些的。中老年妇女也常穿坎肩。回族妇女一般不穿短袖衫、短裤和裙子,即上衣露不过肘,裤子露不过膝,忌赤脚行走。

此外,回族的女子也戴耳环、手镯等饰物。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