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看多了,你知道真实的各朝代服饰是怎样子的么?
人一开始是不穿衣服的,后来便知道遮羞了,这是文明进化的结果。不知过了多久,出现了衣服,出现了华夏文明,斗转星移,朝代更替,汉朝服饰是古朴的,唐朝服饰是炫丽的,宋朝服饰是文艺的,明朝是人性的,而清朝则是,则是……(词穷)。
商周篇
中国朝代,从可考证的历史来看,是从商朝开始的,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也是在商代形成的。
商朝
可以发现衣服袖子是比较窄的,事实上商朝无论王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衣服袖子都是窄小的。
西周
周朝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宽衣长带的风格很是风雅,如果联想屈原(东周)的形象,用飘逸也不为过。
屈原
周公制礼作乐,对服饰当然也有改造规定,西周的服饰已经有严密的等级制度,这里不详细描述,值得一提的是西周出现了冠服制度(也称礼服制度),古人男子弱冠,女子及笄也是来源于此。
冕服,礼服中的最高等级。
天子常服、诸侯朝臣朝服
商周在我们印象中是比较陌生远古的,秦汉我们就应该比较熟悉了。
秦汉篇
汉承秦制,服饰也不例外。 曲裾深衣是汉代主要服装款式,男子可穿,但更是女子的常见服式。这种女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充分显现女性的文静与优雅。
曲裾深衣
在今天看来,曲裾深衣有着别样的风韵。
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襦裙汉代妇女也穿,上襦下裙式样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
唐太宗李世民尚俭,每年只有元日和冬至这两天受朝及大祭祀服用衮冕,平时视朝听政都穿常服。一件赤黄袍衫、一顶折上头巾、一条九环腰带、一双六合靴,仅此而已。渐渐的文武百官悄然仿效,甚至连宫女和仕女也喜爱上这样的打扮。后来宫廷的风气传遍市井乡村,所以唐朝男子都以幞头、纱帽和袍衫作为日常服饰。只不过颜色不能用赤黄。
男子的头饰与服饰(《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
唐朝男子圆领袍
唐朝女子服装以小袖短襦、披帛和长裙为主。
襦是一种长袖短衣,衣长刚好及腰,所以也称腰襦,制作襦的衣料和样式视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常见的布料有绢、罗、绮、纱、及锦等;而式样的变化多在领口和袖口上,领口有圆领、方领、斜领、直领、鸡心领和无领等;袖则有窄袖和大袖两种。
唐代制度规定士庶女子在室者必须搭披帛,出嫁披帔。帛又称帛巾,多为布质,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布幅较宽长度略短,披在肩上类似披风;一种布幅较窄又细又长,缠绕双臂迎风飘动,状如飘带。
女裙以宽博为尚(长度大概达三米多),故有“裙拖六幅湘江水”之雅称;裙腰高束至胸部,裙长曳地。裙子的颜色红黄蓝绿各从所愿,其中又以红色裙子特别受喜爱,张谓诗曰:“桃花马上石榴裙”,描写的是穿红裙的美人。为什么把红裙称为“榴裙”呢?原来这种红裙是用石榴花提炼出来的颜色染成的,所以有了这么一个美艳的名字。
经过这一番梳妆打扮,穿戴整齐之后,泱泱大唐女子雍容华贵、温雅有礼的风貌尽展无遗。真可谓“一颦一笑皆现柔美,一顾一盼莫不生姿”,令人在举手投足之间步摇轻晃、广袖翩翩、帛巾飘舞、长裙曳动、环佩叮当、幽香袭人,实如仙女下凡,成为周边诸国及历代妇女向往与参照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