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山东剪纸手艺:民间美术的中和之美

文/徐思民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剪的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剪出鲤鱼戏天河。”
这是流传于山东民间的一首歌谣,这首歌谣表现出了山东地区剪纸工艺的盛行,既概括了山东民间剪纸的基本工艺,又对剪纸艺术的表现内容和生动形象的塑造给予了很好的概括。
剪纸工艺出现很早,早在纸出现之前的商代有镂雕花纹的实物出土、战国有皮质材料的刻花、汉代有在丝织品上的刻板印花,剪纸实物的发现是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的魏晋南北朝遗址中,出土有五幅团花剪纸,还有对马、对猴等,隋唐以后,剪纸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民俗活动用品、装饰美化环境的饰品和应用于刺绣纹样的纸样,尤其明清到民国时期,剪纸艺术普及,花样繁多,适用范围也很广泛,既可作窗花、顶棚花等室内装饰用品,又可做纸样剪出鞋花、帽花、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