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台秀出大世界——清代肚兜展

肚兜

肚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人类最古老的服装形式之一,古时称“抱腹”、“心衣”、“抹胸”等,直到清代有了“肚兜”这一称谓。清代严苛的封建等级制度牢牢将女子束缚,她们不能公开、直白地去表达自己,只能在最隐秘的地方去宣泄情感,因此,肚兜这一方专属于她们的舞台就成了她们寄托喜、怒、哀、愁的世界。清代女子将内心的婉转情感以针线做笔,于布帛之上,书写无限柔情,演绎出一幅幅热闹、古朴的画面。


西安市高家大院古典服饰博物馆馆藏肚兜数件,首次展示近一百件,从四个主题展现了清代肚兜极致的女红艺术。在这里,我们可以步入那一方方的小舞台去体会中国古代女子内心的大世界。

第一类

“百子婴戏”


“婴戏”代指小孩游戏,肚兜中的“婴戏”题材内容丰富,包括放爆竹、戏猫、捉蝴蝶等。这些“婴戏图”普遍是以开放的庭院为背景,在开阔的空间中,孩子们多结伴嬉戏,无忧无虑,表现了古人对于子孙的无限重视与不尽祝福。


第二类

“四时花卉”


此类肚兜多为女子为自己所绣,肚兜是女子心语,她们将日常所见的花卉绣在肚兜上,通过细密的线脚,簇拥出五彩缤纷的花卉世界。

第三类

“辟邪求吉”


辟邪是求吉祈福的一种独特方式,在衣物上通过刺绣辟邪图案以达到避凶祈福的效果。肚兜上大量的老虎和五毒等纹样图案可以镇压邪毒,平安长寿。以五毒和老虎驱凶的方法主要流行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尤其是我们陕西。

第四类

“情爱故事”


题材涉及到日常的戏曲、传说、燕居等。图案上那一对对才子佳人、一段段动人故事正是古代女子对圆满爱情的不懈追求。


肚兜虽小却承载着浓浓的情意,虽不起眼,却反映着世情民风,可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标志与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