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工夫茶的来源是什么?潮汕工夫茶道

作者:姜和

蒋子龙做过日本“今日庵”的座上客,品尝了日本茶道,写了—篇散文《形式的魅力》(《随笔》1989年第6期)。在茶道一节的末尾,作了这样一个建议:“中国南方的茶馆文化,尤其是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似乎也应该从理论上总结提高—下,特别要提高到艺术、宗教、哲学、道德的高度来认识。来加以宣扬……,什么事一旦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就不—股了。”这个建议很好,很有意思。

——我曾有过这样想法。潮汕工夫茶的考究是世界所无,潮汕独有的,就是没有总结提高,成为工夫茶道。解放前有个《风报》编辑吴双玉写过潮州工夫茶经,听说还有‘茶具摄影附图。我没有读过,现在已经是再难找到了。这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尤其是看到蒋文“工夫茶和广东的早茶……”,更觉得潮汕太小太僻,潮汕特有工夫茶而没有总结,以致作者在工夫茶三字之前,漏掉了“潮汕的”一词。

——无独有偶,《新民晚报》曾介绍上海“金吧”酒吧里的工夫茶,其烹茶的茶具和技术完全是潮汕的工夫茶,可能是聘请潮汕师傅主持茶政的,也没有只字提及潮汕。中国是茶的娘家《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神农氏时代就已晓得饮茶,以茶作药了。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买一僮,写了《僮约》(卖身合同),规定僮儿的任务中有“烹茶敬客”和“买茶担藕”二项,可见那时饮茶已是日常生活享受。司马相如写的字书《凡将篇》和扬雄作的《方言》,都有关于茶的记载。东晋常璩于公元347年编写《华阳国志》有“国有芳篱(竹)、香”的记载。又说汉代犍为武阳(四川省内)皆出名茶。西汉诗人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六种饮料),溢味播九区”之句。可见茶的历史悠久,源流不断,已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唐顺宗时(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来我国留学,带了我国茶籽回日本种植。这是汉族茶叶东传的嚆矢。明神宗万历年间(1610)荷兰商人首次将中国茶叶运销欧洲,深受欢迎。以后就成为中国出口西洋的主要商品之一。英语称茶为tea,南洋群岛各国则直称为茶,这是闽粤语的音尺。可见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中国的产茶区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而以四川为最早发现。“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山地跨四川省邪雅安和名山二县,海拔1500米,雨多雾重,气候湿润,正是宜茶的地方。西汉时代就已种茶,到唐朝最盛。蒙顶茶和阳羡茶都列为贡茶(阳羡即今江苏宜兴。它和浙江长兴搭界地方,有个顾渚山。所产的顾渚紫笋茶是很有名的)。唐代出了个陆羽(公元729—804,玄宗至德宗时间),人号为茶神、茶圣。他写了一部7000字“茶经”是世界上最早的茶书。把茶的功效、起源分布、制作技术、烹饮方法等加以归纳和分析。唐代诗人写的茶诗很多,茶痴卢全的《七碗茶》尤为著名,所以茶文化盛极一时,到了五代南唐和宋代则以福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