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婚俗盘点土家族的婚俗词有哪些
作者:桂婷
土家婚俗词(一)盐女当年追廪君,仙姿蝶影伴晨昏。芳云甘雨滋山水,一代风情遗子孙。注:廪君,是远古巴人部落首领,名务相,俗称“向王天子”;盐女,是盐水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世称“盐水女神”,又尊为“德济娘娘”。据史书载:廪君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二)妙龄巴女暗怀春,莫毕阿谁众里寻。一把锅灰多少爱,悄然抹向意中人。注:土家族姑娘爱上了小伙,就会选择机会将烧饭铁锅反面的黑灰抹在他的脸上,称为“找莫毕”。莫毕,土家族语,意为“虎仔”,即姑娘的意中人,因为虎是土家族的图腾。(三)女儿当嫁盼提亲,佯骂媒婆屡叩门。欲允还推再移伞,一桩婚事待良辰。注:“改土归流”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也成为土家族不可违背的礼仪。青年男女即便是自由恋爱,也必须要找媒人提亲、说媒。媒婆到女方提亲时,如果遭到一些诙谐的“谩骂”,就可能应允。。媒人须三次到女方家提亲,无论天晴下雨,都要带上一把伞,名曰“团圆伞”。只有女家将伞移动,方可再提亲事。(四)漫纺霞光织锦纹,西兰卡普缀鸳衾。姑娘临嫁偏多梦,巧手描来幻亦真。注:“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织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亲手织出的“西兰卡普”做嫁妆。(五)
择定佳期日渐临,相邀姊妹泣离分。山情水谊歌相诉,悲喜交加泪满襟。注: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有婚俗。新娘在婚期前半个多月或一个月就要开始哭嫁。最初隔夜哭,后来连夜哭,相好的姐妹、姑嫂、长辈轮番陪哭。其“哭嫁歌”,如泣如诉,若悲若喜。婚期愈近,哭愈悲切;至上轿前,新娘已是嗓子嘶哑。(六)青青丝线解香尘,弹破羞容妆面匀。纵借银簪高挽髻,一时难改女儿心。注:女子出嫁的当天,要请姑母、姨娘或嫂子化妆。化妆分三步程序:一是“开脸”,用灰线包绞尽额上汗毛,并将眉毛绞成新月形;二是“上头”,将发辫挽成“粑粑髻”;三是“戴花”,在发髻上插一枝红艳艳的花朵。女子“开脸”、“上头”后,意味着已成少妇,其装扮与少女判若两人。(七)童子陪郎十友欣,席间飞韵伴移樽。华堂壶手频添酒,行令不知第几轮。注:正式结婚仪式前夜,男方要坐“十友席”。请来九位十二岁左右的童男陪新郎,摆上果碟,边唱边说边吃喝,唱者曰“歌”,说者曰“令”,总称“令歌”。说令时,传递令杯,互比口才,风趣恢谐,在于营造喜庆氛围。(八)盒装服饰盖罗巾,背往女方为娶亲。此日共求繁衍事,两家过礼换双禽。注:婚期头日或当日,男方须派人给新娘送去衣裳,首饰、布匹以及给岳父母家的酒、肉、盐、茶、米、豆等,称为“过礼”。“过礼”之物用一个特制的木盒装上,上面盖着个花袱子。土家人称之为“背盒”或“背山”。在“过礼”物中,两只鸡(一公一母)必不可少,象征着生息繁衍。(九)露水鞋加露水裙,送亲路上避妖氛。嫁衣彩绣谁曾用?泪洒新痕掩旧痕。注:新娘上路时,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都要带着一把油纸花伞,叫“露水伞”。同时,新娘还要上着大摆“露水衣”,下配八幅“露水裙”,头包青丝“露水帕”,脚穿绣花“露水鞋”;进男家门之前,新娘须换下这些衣物。除绣花“露水鞋”由新娘的嫂嫂亲手制作外,其他均由男方送来。这些衣物多是借用,婚后归还原主。(十)踩斗堂中未解颦,临行甩筷谢门神。娘婆同旺新人愿,前撒黄金后撒银。注:临上路前,新娘要站在事先放置在堂屋中间装满粮食的方斗上,踩上一双脚印,名曰:“踩斗”,寓意着把富贵留给娘家。“踩斗”之后,要手拿两把筷子,使劲向身后撒去。有童谣:“脚踩金斗四角方,手拿金筷十六双。前头八双跟我去,我自拿来我自吃。后头八双给兄弟,多多进些钱和米”。
土家婚俗词(一)盐女当年追廪君,仙姿蝶影伴晨昏。芳云甘雨滋山水,一代风情遗子孙。注:廪君,是远古巴人部落首领,名务相,俗称“向王天子”;盐女,是盐水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世称“盐水女神”,又尊为“德济娘娘”。据史书载:廪君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飞虫,与诸虫群飞。(二)妙龄巴女暗怀春,莫毕阿谁众里寻。一把锅灰多少爱,悄然抹向意中人。注:土家族姑娘爱上了小伙,就会选择机会将烧饭铁锅反面的黑灰抹在他的脸上,称为“找莫毕”。莫毕,土家族语,意为“虎仔”,即姑娘的意中人,因为虎是土家族的图腾。(三)女儿当嫁盼提亲,佯骂媒婆屡叩门。欲允还推再移伞,一桩婚事待良辰。注:“改土归流”后,“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也成为土家族不可违背的礼仪。青年男女即便是自由恋爱,也必须要找媒人提亲、说媒。媒婆到女方提亲时,如果遭到一些诙谐的“谩骂”,就可能应允。。媒人须三次到女方家提亲,无论天晴下雨,都要带上一把伞,名曰“团圆伞”。只有女家将伞移动,方可再提亲事。(四)漫纺霞光织锦纹,西兰卡普缀鸳衾。姑娘临嫁偏多梦,巧手描来幻亦真。注:“西兰卡普”又称“打花铺盖”,它是一种土家织锦。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在土家族习俗中,土家姑娘从十一、二岁起就开始学习彩织。姑娘结婚时必须有自己亲手织出的“西兰卡普”做嫁妆。(五)
择定佳期日渐临,相邀姊妹泣离分。山情水谊歌相诉,悲喜交加泪满襟。注: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有婚俗。新娘在婚期前半个多月或一个月就要开始哭嫁。最初隔夜哭,后来连夜哭,相好的姐妹、姑嫂、长辈轮番陪哭。其“哭嫁歌”,如泣如诉,若悲若喜。婚期愈近,哭愈悲切;至上轿前,新娘已是嗓子嘶哑。(六)青青丝线解香尘,弹破羞容妆面匀。纵借银簪高挽髻,一时难改女儿心。注:女子出嫁的当天,要请姑母、姨娘或嫂子化妆。化妆分三步程序:一是“开脸”,用灰线包绞尽额上汗毛,并将眉毛绞成新月形;二是“上头”,将发辫挽成“粑粑髻”;三是“戴花”,在发髻上插一枝红艳艳的花朵。女子“开脸”、“上头”后,意味着已成少妇,其装扮与少女判若两人。(七)童子陪郎十友欣,席间飞韵伴移樽。华堂壶手频添酒,行令不知第几轮。注:正式结婚仪式前夜,男方要坐“十友席”。请来九位十二岁左右的童男陪新郎,摆上果碟,边唱边说边吃喝,唱者曰“歌”,说者曰“令”,总称“令歌”。说令时,传递令杯,互比口才,风趣恢谐,在于营造喜庆氛围。(八)盒装服饰盖罗巾,背往女方为娶亲。此日共求繁衍事,两家过礼换双禽。注:婚期头日或当日,男方须派人给新娘送去衣裳,首饰、布匹以及给岳父母家的酒、肉、盐、茶、米、豆等,称为“过礼”。“过礼”之物用一个特制的木盒装上,上面盖着个花袱子。土家人称之为“背盒”或“背山”。在“过礼”物中,两只鸡(一公一母)必不可少,象征着生息繁衍。(九)露水鞋加露水裙,送亲路上避妖氛。嫁衣彩绣谁曾用?泪洒新痕掩旧痕。注:新娘上路时,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都要带着一把油纸花伞,叫“露水伞”。同时,新娘还要上着大摆“露水衣”,下配八幅“露水裙”,头包青丝“露水帕”,脚穿绣花“露水鞋”;进男家门之前,新娘须换下这些衣物。除绣花“露水鞋”由新娘的嫂嫂亲手制作外,其他均由男方送来。这些衣物多是借用,婚后归还原主。(十)踩斗堂中未解颦,临行甩筷谢门神。娘婆同旺新人愿,前撒黄金后撒银。注:临上路前,新娘要站在事先放置在堂屋中间装满粮食的方斗上,踩上一双脚印,名曰:“踩斗”,寓意着把富贵留给娘家。“踩斗”之后,要手拿两把筷子,使劲向身后撒去。有童谣:“脚踩金斗四角方,手拿金筷十六双。前头八双跟我去,我自拿来我自吃。后头八双给兄弟,多多进些钱和米”。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