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哈萨克族为何与鹰有着不解之缘

作者:桂婷
鹰是生活在高山上的飞禽,秉性凶猛、动作敏捷,要想捉住并驯服它,那得有一套“绝招”。在亚洲中部的广大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哈萨克族。他们过着游牧生活,性格豪爽、热情好客。每个哈萨克人都是狩猎高手。他们打猎不用现代化的武器,而是用传统的武器——金雕。金雕是地球上最大最凶悍的一种鹰。在中国元代,强悍的哈萨克猎人就驯养金雕来捕杀野狼。金雕所向无敌的猎杀能力使其成为哈萨克牧民崇拜的图腾,但要让桀骜不驯的金雕成为人类的挚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匹好马难换一只好雕。猎鹰不但是哈萨克牧民狩猎的主力,而且也成为他们的朋友. 鹰猎是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自古沿袭至今的技能,“左牵黄、右擎苍”的场景用来形容哈萨克人的狩猎再恰当不过。 每当冬季出猎,剽悍的哈萨克猎手身跨天山骏马,手托凶猛的猎鹰,在猎犬的前呼后拥下,放马奔驰于山林间、草原上,浩浩荡荡、威风凛凛。牧民们用网、套等工具将山鹰捕获后,首先要做一皮面罩蒙住鹰头,使它看不见东西,然后把它放在一根横吊在空中的木棍上,来回扯动这根吊着的木棍,使鹰 无法稳定地站立。就这样连续数昼夜,鹰被弄得神魂颠倒,精疲力竭而摔倒在地。这时,要往鹰头上浇凉水,使其苏醒,然后给它饮点盐水或茶水,但不喂食物。
揭秘:哈萨克族为何与鹰有着不解之缘约 半月之后,鹰逐渐得以驯化,再开始喂食。喂食也有一套方法,驯鹰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让鹰前来啄食,饥饿许久的猎鹰,见了肉便不顾一切地扑过来,驯鹰 人则一次次把距离拉远,而且每次都不给吃饱。这样反复进行,直到鹰能飞起来,啄到驯鹰人手臂上的肉为止。至此,室内调驯结束,再到室外。室外调驯,要先把鹰尾的1 6根羽毛用线缝起来,让它无法高飞,只能在小范围内活动。用拴在草地上的活兔或捆着肉的狐狸皮作猎物,让它由空中俯冲叼食。这样驯练一段时间,再 拆去尾部的线,但要在腿上拴一根长绳,像放风筝似地让它去捕获猎物,待熟练后,可将手中的绳子松开,但不能取掉。因为它一旦要飞跑,绳子还吊在空中,猎手 骑马容易追到。正式放鹰捕猎时,鹰食适中,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捕猎功能。哈萨克人捕获野生老鹰后(大部分都是雌鹰). 其中一脚绑绳子,再用羊皮罩罩住鹰头.,最后把老鹰架放在一根木棍上(有点像小晒衣架的方式),有空就用力晃动让他掉下来。过几天后,老鹰因体力不支,又饿又看不到而昏倒在地上,再用冷水将他泼醒,如果没死,只给予饮水,直到驯化才给予肉类,这个过程,不知道死了多少野生老鹰,才能换取一只帮人猎物的老鹰. 再来是训练的进程,分初阶室内训练及进阶室外训练.[室内训练把肉饵放在臂上的厚重羊皮手套上,饥饿的老鹰飞来取食,一次次加长老鹰与手臂的距离.室外训练 把尾羽都用线缝起来,抑制鹰的飞行能力,让他去俯冲地下早准备好的活野兔靶或活鼠靶,直到他熟练为止,才把尾羽的线拿掉 直到训练纯熟后,才有正式的野鹰打猎行为.虽在尾羽无线,但在脚上会绑一根绳子,让他去追捕猎物,一直到信任他为止,才会放开绳子让他尽情追捕猎物,但绑在脚上的绳子仍要保留,避免飞走时,骑马追赶,在空中仍可看的到绳子,,脱逃到高点也容易拉下来.伟大而有文化的哈萨克人都会做有限度的预防措施,试问我们自成章法驯鹦鹉室外飞的人呢?哈萨克人最喜欢的动物就是骏马和鹰猎了。喜欢骏马在这里就不需赘述,喜欢猎鹰就很富传奇色彩了。猎鹰,又称猎雕,它是哈萨克人一种独特的狩猎工具。伊犁的哈萨克民族都有驯鹰的爱好。揭秘:哈萨克族为何与鹰有着不解之缘鹰猎在今天哈萨克人的狩猎生活中仍时常可见。哈萨克人的猎鹰,一般要经选、捕、驯、猎四关才能培育出好的猎鹰。一场大雪后,高山草原开空放晴,正是哈萨克猎人骑马架鹰出猎的好时机。三三两两的哈萨克猎人,一不带猎枪,二不带猎狗,只是骑上马,以牛皮裹臂或是裹肩,令猎鹰蹲在胳膊上面,威风凛凛地出征了。发现猎物,猎人即撒手放鹰。霎时间,猎鹰展翅高飞,然后闪电般俯冲下去,任凭猎物狂奔,也难逃猎鹰的利爪、钢喙。猎鹰不但可以轻松地捕捉到野兔、山鸡等猎物,有时甚至可以抓到黄羊、狍子、狐狸等大动物。一只出众的猎鹰,在关键时刻还敢于与恶狼拼搏、撕杀,解救主人的厄运。哈萨克人把这样的猎鹰视为吉祥之物,称为“神鸟”,看作自己的亲密伙伴,身份很高,往往能抵上几头牛的价格,而且猎人是不肯轻易转让给他人的。哈萨克驯鹰人多是年纪较大的人,人们尊称他们为“库孜别克”。如今多数人驯鹰只是一种娱乐性的嗜好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