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撮罗子”:鄂温克族最传统的民居
作者:桂婷
撮罗子的制作方法撮罗子是可拆卸性帐篷,最快的时候20分钟就可以搭起一个,它的盖造方法也极为简易且实用。撮罗子的选址,是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临时住屋,这种圆锥型房屋一般高约3—5米,由二三十根碗口粗的松木为主干搭建而成,外面覆盖桦树皮和帆布,看上去很像印第安人的“提皮”。它一般被建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撮罗子的内部空间比较宽裕,地面直径一般为4—6米,室内北、东、西三面搭设供人起居坐卧的铺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树皮直接铺在地面上,更多的则是在约一尺高的架子上铺木杆木板,上铺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按照民族习俗,“撮罗子”内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级区别的。撮罗子的风俗禁忌撮罗子内的空间,高约一丈,地面直径一丈二三尺至一丈六七尺。如门向南开,则在室内北、东、西三面搭设供人起居坐卧的铺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树皮直接铺在地面上,更多的则是在约一尺高的森架上铺木杆木板,上铺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铺和门之间的中央空地,是烧火取暖做饭的地方。按照这些民族的习俗,撮罗子内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级区别的。北面(正面)是安放神位之处,最为尊贵。平时只有男主人和男性贵客才能在北铺坐卧。如果供人起居,也只能是家中长辈。有的民族甚至规定,只有丧偶的男性长辈才能睡在北铺,如果夫妻都健在或夫亡妻在,则只能睡在右边的铺位。此外,家中的主妇和未婚女孩允许到北面神位前,而其他已婚妇女则不能,因室内中央是火位,他们不可以越过。火位两边的位置以右为上,儿子婚后与父母同住时,小两口只能住左铺,而且睡觉时应是男在北妇在南。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北为尊、以男为尊。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撮罗子还有一项特殊的风俗——妇女生孩子时必须移到原住撮罗子附近另搭的“产房”中去。这种“产房”也是撮罗子的样式,只不过矮小简单一些,有的还专搭一根横木,做分娩时的把手。产房内设左右两铺,产妇住右,婆婆或助产女眷住左。待新生儿满月后,产妇可回到原住撮罗子,产房随之拆除。这种做法的用意,并非特殊关照产妇,而是认为生孩子是“不洁”之事,应该避开家中供神和男人居住的地方。可见撮罗子不仅样式很原始,而且其使用风俗也带有许多古老观念的色彩。
撮罗子的制作方法撮罗子是可拆卸性帐篷,最快的时候20分钟就可以搭起一个,它的盖造方法也极为简易且实用。撮罗子的选址,是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的临时住屋,这种圆锥型房屋一般高约3—5米,由二三十根碗口粗的松木为主干搭建而成,外面覆盖桦树皮和帆布,看上去很像印第安人的“提皮”。它一般被建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撮罗子的内部空间比较宽裕,地面直径一般为4—6米,室内北、东、西三面搭设供人起居坐卧的铺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树皮直接铺在地面上,更多的则是在约一尺高的架子上铺木杆木板,上铺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按照民族习俗,“撮罗子”内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级区别的。撮罗子的风俗禁忌撮罗子内的空间,高约一丈,地面直径一丈二三尺至一丈六七尺。如门向南开,则在室内北、东、西三面搭设供人起居坐卧的铺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树皮直接铺在地面上,更多的则是在约一尺高的森架上铺木杆木板,上铺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铺和门之间的中央空地,是烧火取暖做饭的地方。按照这些民族的习俗,撮罗子内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级区别的。北面(正面)是安放神位之处,最为尊贵。平时只有男主人和男性贵客才能在北铺坐卧。如果供人起居,也只能是家中长辈。有的民族甚至规定,只有丧偶的男性长辈才能睡在北铺,如果夫妻都健在或夫亡妻在,则只能睡在右边的铺位。此外,家中的主妇和未婚女孩允许到北面神位前,而其他已婚妇女则不能,因室内中央是火位,他们不可以越过。火位两边的位置以右为上,儿子婚后与父母同住时,小两口只能住左铺,而且睡觉时应是男在北妇在南。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北为尊、以男为尊。受民族文化的影响,撮罗子还有一项特殊的风俗——妇女生孩子时必须移到原住撮罗子附近另搭的“产房”中去。这种“产房”也是撮罗子的样式,只不过矮小简单一些,有的还专搭一根横木,做分娩时的把手。产房内设左右两铺,产妇住右,婆婆或助产女眷住左。待新生儿满月后,产妇可回到原住撮罗子,产房随之拆除。这种做法的用意,并非特殊关照产妇,而是认为生孩子是“不洁”之事,应该避开家中供神和男人居住的地方。可见撮罗子不仅样式很原始,而且其使用风俗也带有许多古老观念的色彩。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