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除恶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等,名称虽然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流传两千多年的传统风习,至今全国各地过端午节仍然盛行不衰,足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因为端午节为我国影响较大的节日之一,所以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不胜枚举,本篇仅就其中的辟邪习俗略做介绍。
古时人们把阴历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日”,因此在端午节有许多驱邪避恶的习俗。在江淮地区,端午节这天家家悬挂钟馗像,以镇室驱邪。
相传开元年间,这一年五月初五。唐明皇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去了杨贵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身穿蓝袍戴帽,赤着双足,捉住小鬼,挖掉小鬼的眼睛,一口吞下。唐明皇忙问怎么回事。大鬼奏道:“臣钟馗,既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唐明皇醒后,疟疾不久痊愈,于是命令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图,通令天下于端午节时张贴,以驱邪魔。从此以后,端午节贴钟馗像就流传下来了。
端午节辟邪驱瘟,以艾草悬于堂前最为常见。有时候,人们还剪艾草做成虎形,或剪纸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辟邪驱瘴。有的地区用菖蒲做剑,插于门楣。江南地区,在端午节家家以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做成人形,称为“艾人”,放于屋内,以辟邪祟。
在长江流域,还有饮雄黄酒以驱毒蛇的习俗。雄黄本属矿物,含有三硫化砷,与酒混合即成雄黄酒,人们用它驱除毒蛇,解五毒。小孩子还把它涂在额头、耳鼻、手足心,并把酒洒在墙壁间,以祛诸毒。{白蛇传》中就有蛇精白娘子在镇江过端午节,喝了许仙强劝的一杯雄黄酒而醉现原形的传说。
在贵州地区,端午节还盛行称之为”游百病”的习俗。端午节这天,男女老幼穿上新衣服,都往野外游玩。在中午一点左右,路上、山上、树下都挤满了人,手抱花草,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后,将花草放在水内,煮开洗澡,人们称之为“游百病”或“洗百病”。人们认为不出去游百病或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都不会获得吉利。
在晋江一带,端进节除有和全国一样的挂蒲艾等辟邪活动外,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活动,尤以烧苍术、蝉蜕为著名。从端午节午间起,家家户户都在房间里置上小风炉,紧闭门窗,用炭焚烧苍术和蝉蜕,烧得满屋皆烟。五月间,天气潮湿,是疾病流行的季节,焚烧苍术、蝉蜕,能起到祛湿防病的作用,这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评析】 端午节时,家家以蒲艾插户,人人佩戴艾符香囊,饮雄黄酒,因此,驱邪避恶是人们过端午节的主要目的之一。以上的一系列活动都蒙上一层巫术仪式的色彩,其中也不乏科学性。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即巫术评价问题。从端午节的辟邪活动中所涉及的诸种物品,可以看出其中含有一定的科学成分。正像弗雷泽在(金枝》中评价的那样:。如果说它(巫术)是谬误之子,那么它也是自由与真理之母……是的,巫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负面产物,巫术与科学都是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带有理性因素的认识成果,其中符合规律的是科学,不符合规律的则是巫术或带有巫术性质的东西。这是我们认识巫术性质的基本点。端午节中的辟邪习俗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问题。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