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袖对襟马褂
马褂,游牧民族服饰,客家又叫大襟衫,是中国清代的男式服装之一,套在旗袍或称满式长衫的外面穿用,有些类似背心或外套,故穿着整齐又称为“长衫马褂”。满族征服中国建立清朝。开始强制实行剃发易服,至此传统服饰汉服几乎全被禁止穿戴,取而代之的,便是这种满洲袍服。至清后期流行全国。 马褂是有袖上衣,不同于无袖的马甲。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子到肘部。清朝初期只是满族人穿用,由于公家强制汉人剃发易服,康熙雍正年间开始广泛流行,分单、夹、纱、皮、棉等种类。 在清朝,黄马褂是皇帝特赐侍卫武士、有军事功劳者和行围打猎成绩突出者的,代表皇室的恩典。所以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黄色的马褂。
大袖对襟马褂可代替外褂而作为礼服使用,颜色多用天靑色,大小官员在谒客时常穿此服,因其身长袖窄,也称作“长袖马褂”,马褂的颜色可以明白地表示穿着者不同的身份,其中以黄马褂最为尊责,是皇帝特賜的服装,将通百姓是不能穿着的。
穿宥这种賂服的人主要有三类:一是随里帝“巡幸”的侍卫,称为“职任褂子”二是行围校射时中靶或获猎多者,称为“行围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战事中速有功助者,称为“武功掛子”。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