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染织品种
中国古代丝绸纷繁的品种足以让我们后人眼花缭乱。商至西周的织物多为平纹或简单显花织物。春秋战国起,丝织品种逐渐增多,不仅有素织的绢、纱、缟、纨等,也有带花纹的绮和锦。唐代以后,不仅绫和罗的组织更加丰富,还出现了缂丝、缎、绒和妆花等新品种。
丝织品分类方法
绫罗绸缎是日常生活中对丝织品的通称,并非一个完整的分类方法。中国古代丝织品种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今天,丝织品则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14大类。
1.绫
以斜纹组织为基本特征的丝织品,可分为素绫和纹绫。素绫是单一的斜纹或变化斜纹织物,纹绫则是斜纹地上的单层暗花织物。绫盛行于唐代,其中以缭绫最为著名。
展品:
2.罗
采用绞经组织使经线形成明显绞转的丝织物。罗在商代已经出现,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十分著名。其中单丝罗表观具有均匀分布的孔眼——后来称为纱。
展品:
3.绢
古代对质地紧密轻薄、细腻平挺的平纹类丝织物的通称。平纹类织物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历代又有纨、縞、纺、绨、絁、紬(绸)等变化。
绸字原写作紬,指抽茧绪加捻成线织出的平纹织物。清代的绸有江绸、宁绸、春绸、绉绸等,指平纹地或斜纹地上显花的暗花织物。民国时期,大量的平纹素织物也称为绸。今天,绸成为丝织品的通称。
4.缎
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并形成外观光亮平滑的丝织品。缎织物最早见于元代,明清时成为丝织品中的主流产品。
5.妆花
采用挖梭工艺织入彩色丝线的提花织物。根据不同的地组织,妆花织物可分为妆花纱、妆花罗、妆花缎等。妆花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
6.织金
在不同地组织上再织入金线的织物,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宋元,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的纳石失。织金通常要求纹样花满地少,充分发挥显金效果。
7.1 经锦
锦是用彩色丝线以重组织织成的多彩显花织物,是古代丝织品中结构最为复杂、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种。织锦始于西周,唐以前主要采用以经线显花的经锦。
7.2 纬锦
受到西域纺织文化的影响,魏唐时织锦开始使用彩色纬线织出图案,称为纬锦。中唐起,纬线显花成为丝绸提花织物中的主流。
7.3 宋式锦
明清时期,苏州织锦颇为盛行,其部分花色继承宋代风格而称“宋式锦”。宋式锦采用特结经固结显花纹纬,纹样多为几何纹骨架中饰以团花或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谐。
7.4 双层锦
以双层组织显示图案。其组织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明清又重新流行。其图案均为两色,正反面纹样一致,色彩相反。多为中小型的满地纹样。
8.绒
全部或部分采用起绒组织、表面呈现绒毛或绒圈的丝织物。汉代出现绒圈锦,在锦上织出绒圈。明清时期的绒有漳绒、漳缎等多种名称。
9.缂丝
采用通经断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纬线间出现空隙,如“雕镂之状”,因此又称刻丝、克丝。缂丝技术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印花品种
1.直接印花
将染料或颜料拌以粘合剂,并用凸纹版或镂空版将其直接印在织物上显花的方法。秦汉时期,直接印花采用型版印花与手绘相结合的方法,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夹缬
将丝绸夹于两块镂空花版之间,利用花版的紧夹进行防染,解开花版,花纹即现。夹缬始于唐,并盛行于唐宋两代,明清时期依然使用,多见于浙江和西藏一带。
3.绞缬
用线或织物本身将织物扎结后入染,解结成纹,纹样具有晕色效果。绞缬又名扎染,出现于东晋时期,唐宋时极盛,至今一直沿用。
4.蜡缬、灰缬
蜡缬是用蜡作防染剂进行防染印花的产品。蜡缬又称蜡染,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棉布上,似由西域输入,魏唐间流传渐广。由于中原地区产蜡很少,唐代出现以灰代蜡的防染印花,亦称灰缬,明清时被广泛用于棉织物,即现今流行的蓝印花布。
丝织品分类方法
绫罗绸缎是日常生活中对丝织品的通称,并非一个完整的分类方法。中国古代丝织品种有绢、纱、绮、绫、罗、锦、缎、缂丝等。今天,丝织品则依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及用途分成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14大类。
1.绫
以斜纹组织为基本特征的丝织品,可分为素绫和纹绫。素绫是单一的斜纹或变化斜纹织物,纹绫则是斜纹地上的单层暗花织物。绫盛行于唐代,其中以缭绫最为著名。
展品:
2.罗
采用绞经组织使经线形成明显绞转的丝织物。罗在商代已经出现,在唐代,浙江的越罗和四川的单丝罗均十分著名。其中单丝罗表观具有均匀分布的孔眼——后来称为纱。
展品:
3.绢
古代对质地紧密轻薄、细腻平挺的平纹类丝织物的通称。平纹类织物早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历代又有纨、縞、纺、绨、絁、紬(绸)等变化。
绸字原写作紬,指抽茧绪加捻成线织出的平纹织物。清代的绸有江绸、宁绸、春绸、绉绸等,指平纹地或斜纹地上显花的暗花织物。民国时期,大量的平纹素织物也称为绸。今天,绸成为丝织品的通称。
4.缎
经纬丝中只有一种显现于织物表面并形成外观光亮平滑的丝织品。缎织物最早见于元代,明清时成为丝织品中的主流产品。
5.妆花
采用挖梭工艺织入彩色丝线的提花织物。根据不同的地组织,妆花织物可分为妆花纱、妆花罗、妆花缎等。妆花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是中国古代丝织品最高水平的代表。
6.织金
在不同地组织上再织入金线的织物,出现于唐代,流行于宋元,最为著名的是元代的纳石失。织金通常要求纹样花满地少,充分发挥显金效果。
7.1 经锦
锦是用彩色丝线以重组织织成的多彩显花织物,是古代丝织品中结构最为复杂、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种。织锦始于西周,唐以前主要采用以经线显花的经锦。
7.2 纬锦
受到西域纺织文化的影响,魏唐时织锦开始使用彩色纬线织出图案,称为纬锦。中唐起,纬线显花成为丝绸提花织物中的主流。
7.3 宋式锦
明清时期,苏州织锦颇为盛行,其部分花色继承宋代风格而称“宋式锦”。宋式锦采用特结经固结显花纹纬,纹样多为几何纹骨架中饰以团花或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谐。
7.4 双层锦
以双层组织显示图案。其组织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明清又重新流行。其图案均为两色,正反面纹样一致,色彩相反。多为中小型的满地纹样。
8.绒
全部或部分采用起绒组织、表面呈现绒毛或绒圈的丝织物。汉代出现绒圈锦,在锦上织出绒圈。明清时期的绒有漳绒、漳缎等多种名称。
9.缂丝
采用通经断纬法以平纹组织织成。织制时以本色丝作经,用小梭将各色纬线依画稿挖梭织入,最后不同色彩的纬线间出现空隙,如“雕镂之状”,因此又称刻丝、克丝。缂丝技术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
印花品种
1.直接印花
将染料或颜料拌以粘合剂,并用凸纹版或镂空版将其直接印在织物上显花的方法。秦汉时期,直接印花采用型版印花与手绘相结合的方法,以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夹缬
将丝绸夹于两块镂空花版之间,利用花版的紧夹进行防染,解开花版,花纹即现。夹缬始于唐,并盛行于唐宋两代,明清时期依然使用,多见于浙江和西藏一带。
3.绞缬
用线或织物本身将织物扎结后入染,解结成纹,纹样具有晕色效果。绞缬又名扎染,出现于东晋时期,唐宋时极盛,至今一直沿用。
4.蜡缬、灰缬
蜡缬是用蜡作防染剂进行防染印花的产品。蜡缬又称蜡染,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棉布上,似由西域输入,魏唐间流传渐广。由于中原地区产蜡很少,唐代出现以灰代蜡的防染印花,亦称灰缬,明清时被广泛用于棉织物,即现今流行的蓝印花布。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