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大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茶的商品化在当时衣产品中是很具典型的。而且茶学、茶道、茶政、茶文化等开创了历史先河,为后世奠定了基础,在海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唐代茶叶生产大发展的原因
唐代是我国封建让会的鼎盛时期。唐代对各种思想、各族文化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方针,儒、释、道都比较发达,他们一致赏识茶性高洁清雅,赞茶为瑞草魁、琼蕊浆,认为品茗有助于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添乐趣,甚至羽化成仙。唐代大兴宗教,广建寺院,僧侣深居山林,自然环境优越,广种茶树,名山出名茶。除满足自身供佛、坐禅、赠施主、待香客外,还投入市场,为寺院积累资金,所以他们为
饮茶习俗的传播与普及起了积极作用。安禄山反唐,北方遭到严重破坏,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南方各地得到开发。在垦荒造田的同时,茶树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成为山区主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安史之乱,人们背井离乡,田园荒芜,生产下降。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因限制沽酒,对酒课以重税,一斗酒价约三百文,可买六斤茶,诗人社甫有诗云:“街头酒价常苦贵”,于是嗜酒者转向饮茶,文人墨客大兴以茶代酒之风,把初唐盛行的酒宴,革新为俭朴典雅的茶宴、茶会,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在各阶层中广为流传,茶的社会销售量日益增大,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宫廷倡导,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他们酒池肉林,淫声欢饮。茶自然成为理想的饮料。宫廷常设茶宴:“又赐饮于曲水,蹈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