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山重阳节

  古人视奇数为阳数,偶数为阴数,而九则是最大的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中有两个阳数相重,那么这一天称之为重阳节。重阳节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始于汉代。东汉有一个叫桓景的人,随方士费长房学习道术,一天费长房告诫桓景,九月九日这一天他家将有大灾,赶紧回去让全家大小皆佩戴一只装有茱萸的绛色袋子,系于手臂上,并登高饮菊花酒,便可消灾免祸。桓景回家后一一遵照师傅的嘱咐去做。傍晚回家一看,院中的鸡、狗、猪、牛均已暴死。于是,民间纷纷效仿之,渐渐成了重阳节的习俗。

  到了唐代,重阳节活动丰富起来,更有诗文锦上添花。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作者重阳节怀乡思亲之情。据清代《浒山志》记载,位于白露岭的灵峰寺,其前身是一座叫快哉亭的凉亭,为县丞沈邦良在公元1803年重阳节登高后,下山发动乡里群众筹建。到了近现代,重阳节仍为民间所关注,而且在对传统习俗传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例如将过去单纯的登高改成多种形式的秋游,将过去单纯的饮菊花酒改成饮酒赏菊。当然,佩戴茱萸的做法已逐渐淡化。浒山民间,重阳节还是省亲三大节之一,如果在这一天已定亲或刚结婚的女婿不带重礼拜访丈人和丈母娘,会被人闲话。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