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婚俗

乌孜别克是新疆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乌孜别克族婚俗十分有趣,兄弟姐妹中,老大不结婚,老二老三也就不能结婚,按出生的顺序结婚。结婚的费用大都由男方开支。乌孜别克族的男女结婚后,大都恩爱相处,很少有离婚现象,认为离婚是不光彩的事情。


乌孜别克族,也称乌兹别克族,是中国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一,我国的乌孜别克族共有1.4万多人,主要居住在北疆的伊宁、塔城、木垒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乌鲁木齐以及南疆的喀什、莎车和叶城。其中,70%在北疆,以伊宁市最多。


乌孜别克族婚俗一、结婚必须先长后幼

乌孜别克族按传统习惯,男女结婚必须遵循先长后幼的原则,即兄姐未成婚,弟妹不得娶嫁。男女联姻一般要经过订婚、送聘礼和完婚三个阶段,前两个程序与其他民族无太大区别。婚礼仪式却富有民族特色。

 

乌孜别克族婚俗二、讨休钱"约束新郎

乌孜别克结婚典礼习惯于在女方家晚上举行。良宵之夜,灯火通明,女家以美味的抓饭招待客人。结婚仪式之前,男女双方父母要和媒人一起协商"讨休钱"。所谓" 讨休钱",是结婚以后如果男方提出离婚时,男子必须付给女子的款项。对於乌孜别克族来说,离婚是相当可耻的。小两口恩恩爱爱过日子才受人尊敬。因此,在这个民族里,夫妻离异的现象,是极为少见的。不过,如果两人实在不能在一起生活,而且离婚又是男方主动提出,当着女子的面说过"我不要你了"之类的话,那麽,女方不但可以带走自己的嫁妆,同时男方必须付给一定的"讨休钱"。讨休钱在婚礼举行前就商定好。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那种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男子的一种限制和约束。

 

乌孜别克族婚俗三、献礼物"赎"新娘

和维吾尔、塔吉克族一样,乌孜别克族的婚礼仪式,也要按伊斯兰教规进行。 由阿訇主持,询问双方是否愿意遵守婚约,再吃蘸过并盐的面饼。婚礼仪式举行之后,新娘随新郎及前来迎亲的客人去男家。

 

乌孜别克族婚礼

乌孜别克族婚礼是十分隆重的,仪式一般在女方家举行。新郎和新娘都要穿上新衣服,新娘还要蒙上面纱。这天要杀羊,煮肉,做抓饭,还准备丰富的乳制品。客人们要为新婚夫妇赠送礼品和生活用品,帮助他们建立新家庭。在举行婚礼的这一天,新郎和新娘的父母分别出来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和来宾。客人们大都要向新郎的父母祝贺,同时也要向新郎和新娘祝贺,希望他们相亲相爱,白头偕老。这天下午,新郎的妹妹也前来参加,女方家要用隆重的礼节欢迎她,在她进门时,要铺上一块长布,并要将糖果分给跟随她来的孩子们。晚上,按伊斯兰教的仪式举行结婚典礼,结婚仪式结束后,新郎把新娘接回家。

 

婚后的第二天,新娘要办“吉尔克派克”(一种娱乐的联欢会),邀请亲朋好友载歌载舞进行庆贺。过一二天后,新郎新娘的父母都要举行“恰里拉尔”(一种专由老年人参加的答谢会),宴请双方的家长和友人,并互相赠送礼物表示答谢,增进双方亲家的联系和友情。这样才算婚礼结束。

 

在此以前,还有一些颇有风趣的活动,如新郎的亲友要请新娘去作客,表示祝贺和祝福。另外新娘的亲友还要把新娘“叫回”娘家,新郎要带上礼品去娘家,“叫回”新娘。但新娘则表示“不愿意”回去,抱着母亲哭泣。这种形式,和汉族姑娘过门后回娘家的习俗差不多。这时父亲要为女儿祈祷,祝愿这对青年人恩爱到老,平平安安。然后由妇女们和新娘的嫂嫂等人把新娘护送到婆家。有的地方在新娘回来时,还要在院中生一堆火,新娘要绕着火堆走一圈,然后踏着铺着白布的路走进屋门。此时,撒些水果糖,让小孩们抢着吃,对新娘的返回表示祝贺。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