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婚俗

裕固族婚俗中,婚姻形式主要有三种:嫁女、招女婿和女儿“帐房戴头”。前两种形式要经过媒人介绍、父母同意;但后一种形式则是经过一定仪式后,子女本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对象或配偶。

分布于甘肃的少数民族,约14378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回鹘人的后裔。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无文字,通汉语文;信藏传佛教;未婚女子有带头面的习俗;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裕固族崇尚骑马和射箭。

 

裕固族婚礼

裕固族婚礼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在女家,次日在男家,后者要更隆重才行。在婚礼上,男女双方都要聘请歌手。在姑娘出嫁之日,举行戴头仪式。当天,女家的亲朋聚集在姑娘家中。来客带来洁白的哈达,敬献给女方的父母,表示对姑娘出嫁的祝贺。傍晚,主人请客人们在毡房中席地而坐,男客在左,女客在右,在一片欢笑声中,拉开了婚宴的帷幕。

 

酒过数巡,当启明星冉冉升起,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进入铺有红地毯的毡房,举行戴头面仪式。戴头面由两位少妇主持。舅舅或歌手们唱起典雅的《戴头面歌》:启明星闪闪发光,心爱的姑娘把头面戴上 / 送亲的马队就要出发 / 把姑娘送到婆家门上。在悠扬的歌声中,即将出嫁的姑娘,在两位少妇的精心打扮下,改变了发式,戴上喇叭形毡帽,佩戴上胸饰和背饰,戴上用银牌、玉石、珊瑚、玛瑙、海贝等编制成的头面。这个仪式意味着姑娘已经结束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走向新的生活。

 

红日初露,主婚人宣布饮“上马酒”。新娘便和一位伴娘同骑一匹马或骆驼,告别慈母,在父亲、叔叔、 兄弟、姐妹等家族人组成的送亲队伍的簇拥下,一路饮酒欢歌,向新郎家进发。男方迎亲的队伍在途中铺下一条毡毯,毡毯上备有一只煮熟的羊、酒和饭。送亲队伍来到时,迎亲的人们向女方客人赠送哈达,表示敬意。然后送亲的人们下马饮酒吃饭,谓之“打尖”。“打尖 ”之后,两路人马汇聚一起浩浩荡荡向男方家走去。

 

到男方家门时,女方善骑者在主持人的指使下,驰马、骆驼向专为新娘设置的小毡房进行冲击,大有踏平之势。男方亲友则奋力驱逐。冲击三轮,再绕小毡房三圈方休。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其意在考验男家对新娘的护卫能力。

 

接着是举行向新郎赠送羊小腿仪式:把酥油涂在新郎额头上,把羊小腿挂在她的腰带上。这个仪式的意义正如《赠羊小腿词》所表达的“羊小腿上粘着毛,好比婆家娘家彼此好得分也分不开 ”。按裕固人风俗,在赠羊小腿的同时,要向新娘举行射无簇箭的仪式。在《萨娜玛珂》婚俗民歌和豪放的祝酒歌中,一对裕固族新人,进入洞房,共同吃着羊小腿,从此开始了他们甜蜜的生活。

 

裕固族的婚配形式

非正式结婚

裕固族的婚配形式又正式结婚和非正式结婚两种,非正式结婚主要是指“帐房杆戴头婚”,又叫“立帐房杆子婚”,裕固语叫“杨恩开楞”。裕固族姑娘在奇数年龄15岁或17岁时,如果不准备出嫁,父母就为他另立一顶小帐房,择吉日举行戴头仪式。在举行仪式前,多半要请喇嘛念经。父母要为姑娘精心绣制衣服一套,头面一副,选择“吉日”宴请宾客,请两位已婚妇女帮姑娘梳头,当着客人的面给姑娘戴上头面,然后姑娘给每个客人到茶,用帽子遮住自己的脸,不说话,直到下午客人走后才回到大帐房内,同时将姑娘的头面挂在帐房的佛龛前的房杆上,仪式就算结束了。姑娘戴头之后,就有了社交自由,可以与相好的男子同居,甚至生儿育女。同居的男子必须帮助女方家劳动,否则就会受到冷遇,同时女方不受男方的约束,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很高,主宰着家庭。离异时,男子不能带走任何东西,所生子女也归女方。这种男不娶,女不嫁,家庭中以女性为主的婚姻形式,是古老的母权制婚姻的残余。

 

正式结婚

裕固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姓同户之间不能通婚,同姓不同户可以结婚。裕固族的正式结婚仪式非常繁琐,一般要经过求婚、许亲、说亲、定婚、选人、戴头、送亲、打尖、踏房、让客、洗尘、交新娘、入新房、生新火、回门、串亲、出牧、站娘家等过程,这是裕固族古老的传统婚礼的习俗,现在裕固族年轻人结婚大都趋于简单、节约。解放前,裕固族大多是包办买卖婚姻,男方要负担很重的彩礼和婚姻各种仪式的庞大开支,所以裕固族人很少有人举行明媒正娶的正式婚姻,而大都选择帐房杆戴头婚,或者实行换门亲、交换婚、兄弟共妻婚等,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后才有了改变。

 

裕固族婚嫁流程

房戴头

房戴头指的是女孩子过了结婚年龄如果还没有合适的对象,或者是家中没有儿子,经济条件又比较吃力,举办不起盛大的婚礼,就由父母为她准备好头面(妇女的尖顶毡帽、胸饰、背饰等)衣服和一顶帐房,预备好待客的酒肉食物,请来一些至亲好友,在帐房里面让女儿戴上头面,由姑娘的装饰改换成妇女的装饰。举行了帐房戴头仪式以后,姑娘就可与男子自由地交往,选择自己中意的对象同居。以这种方式组成的家庭一般不是很稳定,往往会再度瓦解。这种婚姻解放以前还有,现在已经基本上绝迹。

 

订婚

与汉族地区相比,裕固族的男女青年之间交往比较自由,只要不是同一个部落、同姓或者辈分不同的,只要父母不反对,就可以请媒人带着酒到女方家中提亲。女方若是同意的话,就会收下媒人带来的礼物,并且双方再请媒人互换哈达和美酒。这样一来,双方的亲事就算基本上定下了。自由恋爱的青年当然也有,男女双方可以互换礼物,赠送一些小饰物如戒指、耳环、手镯等。若是家长委托媒人说媒的则由家长赠送礼物作为信物。

 

送彩礼

订婚以后还要请媒人和双方的近亲如舅舅和姨娘等商量如何向对方送彩礼。裕固族所看重的彩礼只是牲畜和衣服,同时也要邀请总亲(主持婚礼者)、东家(代主人家招待来客的人,八个、十个、十二个、十六个等等不一)、家头、康哥瓦(负责后勤性事务的人)、碟色克志(负责做饭的人)和歌手协助共同举办婚事。此外女方还要请一位多伊瓦什志(送亲的领头人和两位姑娘陪伴新娘,并教给她有关的婚礼仪式和礼俗等事项)。

 

截头

截头在婚礼的前一天,首先要在女方家举办喜事。亲朋好友们都要带上美酒和哈达等各色礼物,前来女方家中祝贺大喜。婚宴从黄昏时分开始,客人们按照辈分、年龄、地位等规矩依次就座,男家头即带领着男家给客人们敬酒、献奶茶和烧馍等食品。与此同时女方家中专门请来的歌手们也开始唱歌。当天晚上代表女方的歌手们所演唱的主要是《新娘之歌》和《艾特恩》。据说《新娘之歌》颇像中国某些地区流传的哭嫁歌之类的歌曲,最初由新娘自己,渐渐地变成了新娘的姐姐、嫂子代唱,到了最后就变成了由男歌手演唱的曲目了,而最初演唱的新娘反而不能演唱了。《新娘之歌》演唱的主要是感谢父母双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和自己临出嫁之前对家庭及家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至于《艾特恩》这首歌,则是歌手们用来安慰新娘的歌。

 

代表男方家庭的歌手所唱的歌与女方家庭歌手不同,他们主要负责向客人们劝酒,所以他们的歌主要是劝酒歌和向客人们表示感谢的歌。婆家的代表也会依次向客人们敬酒,诚恳地邀请客人在第二天到自己家中去喝喜酒。女方家庭还要邀请客人们吃夜饭。第二天拂晓,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两位伴娘就搀扶着满身盛装的新娘走进客厅,走到挂头面的地方为新娘改装、带头面。与此同时歌手们则唱起了《带头面歌》赞美新娘的美貌。

 

当伴娘为新娘戴好头面并盖上盖头以后,新娘就走出家门,到专门为新娘准备的帐篷里面去休息。一进到帐篷里面新娘就不能再跨进家门,若有什么事情伴娘就会代替她去处理。此时客人们仍会在新娘家中喝酒、唱歌。这时他们所唱的歌就比较随便,主要是娱乐,所以歌词内容也比较随意,可以即兴发挥,这样一直唱到东方大亮。

 

迎亲

男方家中的人早就等候在前面。他们派出几位代表,在路边等候着送亲队伍的到来,他们带着酒、哈达、羊胸岔和馍馍等礼品。送亲的队伍刚到,他们就向前拉着第一匹马,请送亲队长、新娘的舅舅、几位贵客到铺好毡子的地方就地休息,向他们献上哈达,并请他们饮酒打尖,但新娘在这时候却不能下骆驼。

 

送亲

送亲队伍快到新郎家门口时,新郎要立刻换上岳母家的服装。为什么要换上岳母家的服装则不得而知。在新郎换装时,歌手们则要念祝贺辞《见来克曲戈美》,其大意是说:新郎戴帽、穿袍、系带、着靴等都象征着吉祥幸福,他们祝福新郎新娘的爱情会像乳汁那样纯净,新人的生活像酥油茶那样鲜美,等等之类。送亲的队伍一到新郎的门前,几个骑马的送亲人就会策马向门前的小帐蓬冲过去。新郎家的亲友,有的敲打着帐篷、有的大声呼喊,使马匹不敢近前。看起来双方好像是在打仗似的。然后是骑着骆驼的客人再向前冲,男方家的客人同样也是大声呐喊敲打帐篷,弄出很大的声响。最后骑马的人和骑着骆驼的人一起向前冲,冲上之后围绕帐篷转三圈,然后就离开。

 

新娘在伴娘等人的陪同之下进入小帐房中休息。娘家来的客人则由男方家庭派出专人热情招待。送亲队长则到男方家庭的厨房中查看宴会准备情况究竟如何。然后由女方歌手代表唱一段称赞男方准备的肉像小山、美酒如海的歌词表示对男方家庭的诚意感到很满意。裕固族婚礼中最有特色的礼俗是新郎赠送羊小腿和新娘射无镞箭的仪式。两位歌手端着酥油茶牛奶和缠着一缕羊毛的羊小腿,还唱颂着当时流行的民歌。

 

成亲

唱诵以后歌手就将一点酥油涂抹在新郎的额头上面,羊小腿挂在新郎的腰带上。接着主客走到大门外边,迎接新娘进门。新娘要从门前的两堆火中间走向大门。而新郎则用三支无镞箭射向新娘,新娘此时趁机将面纱扔掉,新郎也将弓箭折断,扔进火堆中间。新娘进门后,要在伴娘的陪同之下去见婆婆,并献上自己准备的礼物。伴娘代表娘家和新娘说一些客气话,请婆婆和其他家人多多关照多多指教。

 

婚宴

新郎和新娘双双给宾客行礼敬酒。歌手们则尽情地唱歌,主人还要向客人回赠哈达和肉份子。遵照裕固族的习俗,主人要把每只羊分割成十二份,主人把最好的臀尖和胸岔要赠给最高贵的客人。以后主人还要准备一些酒肉以便酬谢媒人头目以及帮助操办婚事的亲朋好友。大家在一起热闹一番然后陆续散去,婚事就这样结束了。

 

裕固族婚俗传说

在婚礼仪式上,新郎向新娘连射三支无镞箭(不致于伤人),象征新郎新娘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射罢,新郎把弓箭折断,扔到门旁,由老人投进火里烧掉。这个习俗来源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裕固人没有火,后来有一个英雄取来火种,裕固人才过上好日子。当时,有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外出狩猎,妻子在家不慎将火弄灭。她为向一个三头妖求火而必须把血献给它喝。几天后,丈夫回来后,而妻子却因妖精天天来喝血而变得骨瘦如柴。丈夫知情后,用三箭射落妖精三个头,而自己也因受重伤死去了。从此,裕固族人民为了防止妖精再来,也为了纪念那位驱逐妖魔的英雄,举行婚礼时便兴起这个仪式。象征新娘有勇敢善射的丈夫保护,妖魔鬼怪不敢兴风作浪。蕴含着裕固人战胜邪恶、追求幸福生活的决心和愿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