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但是立秋之后,天后会依然很热,因为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立秋的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对农事的影响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立秋养生要点
立秋后仍处在三伏天,因此,其养生重点依然是防范暑热侵害,适当注意调整饮食和作息,同时要防止腹泻和感冒。有专家表示,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早晚比较凉、温差大,可午间依然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所以清热解暑要继续,要多喝水、淡茶、菜汤等。老年人在此时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喝些绿豆汤或吃些莲子粥很有益处。此外,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肺。
明天就是立秋了,民间也有“啃秋”的习俗,表达“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祈愿。事实上,无论是立秋还是大暑等节气,每一个节气的到来都是一个极富代表性的自然人文景观,不仅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传达出了浓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特色专题
精彩推荐
民俗文化
点读中华
心理测试(专业心理测评,关注心理健康)
热门资讯
更多 >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哈节”
节日杂谈在古代“七夕节”才不是情人节
节日杂谈三伏天的真实含义和习俗
节日杂谈藏族酥油花灯节的起源
节日杂谈今日立秋 “啃秋”你知道是啃什么吗
节日杂谈小年 | 过了今天就是年
节日杂谈一个被世人遗忘,却又温暖的节日“寒衣节”你了解多少
节日杂谈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节日杂谈妈祖节——从海洋传到内陆的文化瑰宝
节日杂谈处暑: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
节日杂谈大暑节气——预示一年内最热的时节到来
节日杂谈一个代表成熟与收获的节气——“芒种”
节日杂谈浅析粽子飘香的端午节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节日杂谈收获的前奏——二十四节气之小满
节日杂谈惊蛰——春天的开场白
节日杂谈二十四节气之春分
节日杂谈雨水: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
节日杂谈冬至的习俗
节日杂谈中国情人节——七夕节
节日杂谈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
节日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