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走书

2013-10-11 0 反馈

宁波走书.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

宁波走书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流行于浙江省宁波市及周边地区。它起源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经历代艺人的加工而逐步发展成形。

宁波走书的表演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初是一人演出的“坐唱”,由一位演员边唱边操乐器自行伴奏;其后演变为“里走书”,一人坐于桌后演唱,一人坐在桌子横旁伴奏;再后演唱者与伴奏者分坐桌子两旁,演唱者可在台上走动表演,称为“外走书”。新中国成立初期,宁波走书已从“坐唱”发展到“走唱”,从单档发展到双档乃至男女双档。演出时舞台上设一张桌子,饰以紫红丝绒制作的精致桌围,上绣走书演员名字或曲艺队名称,桌上放置一把折扇、一块手帕、一块醒木几样表演道具。演唱者坐在桌子左边,伴奏者坐在桌子右边。演出双档走书时,两位演员分坐桌子两边,乐队坐于舞台右后方。演员除说、唱、弹外,表演中还需做到“噱”、“渔”。“噱”是以滑稽的语言动作引人发笑;“渔”是一人饰演生、旦、净、末、丑多种脚色。宁波走书演唱的曲调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四平调”、“赋调”、“马头调”,俗称“老三门”,此外还有“还魂调”、“词调”、“二簧”、“三顿”、“三五七”等三十余种曲调。“四平调”一般用作书目的开篇,末句常由乐队和唱;“赋调”往往随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而变化,有快、中、慢之分,适用于不同情境,像哀诉与回忆就常用慢赋;“马头调”则多用于叙述。宁波走书有四弦胡琴、琵琶、二胡、三弦等多种伴奏乐器,而以四弦胡琴为主。唱词一般采用二二三结构的七字句,双句结尾处用韵,以宁波音的十三辙为准,平仄通押。

新中国成立前夕,宁波鄞县的走书艺人以陈开祥、蒋顺海等最为著名,在群众中影响较大。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又涌现出张志卿、徐志卿等知名度较高的走书演员,为这一曲艺形式在现当代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宁波走书的演出书目包括《大红袍》、《绿袍》、《英列传》等历史大书和《双珠球》、《玉莲环》、《十美图》等小书,而以前者为主。

当前,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文化生态的变迁,宁波走书演出市场日益萎缩,曲艺队解体 , 大批走书演员纷纷转行,走书艺术陷于濒危之境,亟待抢救保护。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