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敲击体鸣乐器有什么?乐器打溜子演奏简介
作者:姜和
在湖南湘西北的大山深处,有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它能用简单的乐器,打奏出深山里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以及人们喜怒哀乐的声音。千百年来,当地人们用清一色的铜制乐器打奏出了天籁之音,并且曾多次作为中国打击乐艺术珍品走出国门,蛮声海外,这就是土家族“打溜子”。今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寻奇》系列报道,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前往湘西土家族打溜子的发祥地--湖南龙山,追寻它独特的韵律。
从长沙驱车600公里、8个多小时后到达了湖南湘西龙山土家族打溜子的发祥地--乌龙村,记者一行正好赶上当地一对新人正在举行婚礼。记者:“老乡你们干吗呢?”村民:“打溜子,迎亲。”原来在当地不管是逢年过节、赛会娶亲、还是新居落成等喜庆场合都离不开这种传统民乐“打溜子”。湖南龙山联心村村民田义锦:“我手里拿的是二钹,起整个溜子曲牌的主导作用;并起到相关衔接作用。这个是小锣起指挥作用;这是头钹,这是大锣。”
当地老乡告诉我们,打溜子的形式很丰富,可以走着打、站着打也可以坐着打,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五支家伙三种形式。传统打溜子一般分为写意、传神、拟声三种类型。像《闹年关》、《喜鹊闹梅》、《燕拍翅》等都是当地群众比较喜爱的传统曲牌。在龙山,四人溜子是流传最广的,这位老乡是当地有名的“打溜子”王,他从小便耳濡目染土家族各种乐器。他告诉记者,别看手中的乐器除了钹就是锣,但他们分工明确,要求高度统一,缺一不可。
特约记者陈玺:“世代相传的打溜子到了田隆信这代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改良,相比传统打法增加了表情和肢体动作,在音调节奏上也变得更加铿锵有力,跌宕起伏。甚至还在五支家伙的基础上增加了说唱成分,情节也变得更有戏剧性。”田隆信告诉记者,别看这四种乐器简单,但它能传神的表现出人类生产生活的习俗,还能模拟各种动物的形态。
《锦鸡出山》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涧戏游,众御顽敌,凯旋荣归。相传土家族原始先民为了自卫,用敲石块,击木棒来驱赶野兽,后来随着土家文化的发展,有了铜制的手工乐器。由于土家族没有文字,打溜子的产生年代无从考证,但根据现有的文物判定,打溜子在唐代就已开始在民间流传。也正因为缺乏文字的传承,千百年来打溜子的技艺一直靠世代口传心授来沿袭。打溜子传人田隆信:“我们土家打溜子是我们湘西土家独有的一种打击乐器,由于土家族居住分散,收集起来相当困难;另外老艺人年事已高,有些绝技绝活濒临失传,另外,曲目据传以前是200多套,据我们现在收集还不足40%。”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