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饮食文化研究:“馒头”一词或源自佛经

喜食面食的西安人饭桌上常常离不开馒头,但您知道“馒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在2月8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敦煌研究院主办的“长安与丝路学术论坛”上,兰州财经大学教授高启安认为,这个中国人熟识的词汇最早可能源自 “佛经”。

坊间传说:“馒头”一词源自诸葛亮

“馒头”一词从何而来?坊间对馒头一词的起源,一直流传着诸葛亮创馒头之说。

相传馒头一词起源于三国时代。当时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不断袭蜀,于是诸葛亮亲自带兵征伐。大军至泸水一带时发现那里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水有毒。蜀军中有人提议:杀死一些“南蛮”俘虏,用他们的头颅祭奠河神。诸葛亮当然不答应,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用面粉加水捏成人头模样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此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下来。因称“蛮头”太吓人,人们就用“馒头”取代。久而久之,馒头成了北方人的主食。

据高启安教授考证,在宋人高承所著的《事物纪原》中记载着诸葛亮用面粉皮包馅以为人头糊弄“蛮人”之事,所以有“馒头”源自“蛮头”这一观点,这一观点由于在魏晋史籍中未有记载,因此被很多学者认为是无稽之谈。

专家观点: “馒头”由佛经中“曼提罗”音译

高启安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 “馒头”一词应该是外来语, “馒头”应是由佛经上记载中的食物“曼提罗”直接音译过来的,该食物传入中土以后,各地的书写者根据读音写出了符合自己生活和发音习惯的文字,早期的史籍中,将“馒头”写作“ 头”、 “曼头”、“ 头”、“馒 酉+殳” 直到后来才逐渐统一为“馒头”。据考证 “饅”字出现大概在唐代。

华夏大地一直被认为是蒸作饮食文化的中心,早期古人也将馒头称之为“蒸作食”,而西域以西,同为面粉发酵后的面包类食物则多以烤制为烹饪方式,既然“馒头”一词为佛经中的泊来语,那么在古代为何小麦面粉发酵类烤制食物与中国的“蒸作”食物会以同一个名称表示?

高启安教授认为,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做出相应的改变与融合,饮食文化也是如此, “曼提罗”原本表述的是烤制的馒头,但这类食物传入中原后,与中原传统的蒸作方式相结合,变成了一种本土化的蒸食。虽然加工方式改变了,但仍然保留了原来的音译名称,只不过在发展过程中,中原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明了更为表意的汉字,使之看上去更像个食物名称,“馒头”一词也因此流传了下来。

在高启安教授看来,馒头虽然是普通的食物,但却承载着丝路饮食文化传播的巨大历史意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