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龙节的由来

节日简介

各地差异

有趣的是,这个节日的内容与日期都不太统一。地区不同节日内容也有所不同,人们或祈雨、或傩舞、或唱戏拜龙王、或龙舟赛、或演习防火,但是,都与雨水有关。

分龙节

日期

各地的分龙节日期也有很大偏差:

二十九、三十说

宋时池州以夏历正月二十九日、三十日为“分龙节”。其时常降大雨。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风俗》:“池州俗以正月二十九、三十日为‘分龙节’。雨则多大水。”

二月二十日说

华北地区的分龙节多安排在每年的五月二十三。但据古籍记载,一千多年以前的分龙节是在每年阴历的五月二十。如《谈荟》说:"二月二十日,谓之小分龙日。晴,分懒龙,主旱;雨,分健龙,主水。"《农政全书》亦云:"五月二十日大分龙,无雨而有雷,谓之‘锁龙门‘"。

这种日期上的不确定性可能与民间记岁方式比较粗放有关。而且流传时间越久、地域越广,难免出现变化。

节日起源

远古祈雨

据考,分龙节最早当来源于更为远古的祈雨方式--雩舞。?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祈雨是通过歌舞的方式实现的。《周礼·司巫》云:"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论语·先进》也说:"风乎舞雩。"他们都将"舞"与"雩"联系在了一起。原始舞蹈多种多样,有人舞,皇舞,干舞等等,其中的皇舞,与祈雨关系最为密切。

《周礼·舞师》云:"教皇舞,帅而舞旱眝之事。"意思是说,学习皇舞,是为了祈雨。求雨时,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打扮成一副翡翠鸟的模样,振翅起舞。古人认为,翡翠鸟能预知雨水。头戴翡翠鸟羽毛做成的羽冠,即是用一种巫术的方式,呼由东方七宿组成的龙唤雷雨的到来。所以《说文解字》说:"鹬,知天将雨鸟,故舞旱眝则冠之以祷焉。"这种极具表演性质的舞蹈,从性质上说,可以视为后世祈雨唱戏的前奏。?

史料考证

从时间上看,两者也应该说是彼此契合的。《左传》云:"龙见而雨"。这里的"龙",不是人们通常所指的"动物"意义上的龙,而是指由天上二十八星宿中东方七宿组成的"龙"。这一点《左传》已有明确阐述:"建巳之月,苍龙宿之体,昏见东方,万物始盛,待雨而大,故祭天,远为百谷祈膏雨。"?

但"龙见(现)"之时,说法并不全同。《论衡》言:"二月之时,龙星始出见。出雩,祈谷雨。"

《春秋考异邮》则说:"三时惟有祷礼,惟四月龙星见,始有常雩。"两者在记录龙宿出现的时间上并不相同。这说明龙星从出现至消失,至少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播种前后地里急需雨水的季节,现世将分龙节定在四月份,很可能与古代"龙"星出现前后的"舞雩"习俗有关。

在雩舞等巫仪民俗舞蹈方面,《论语》记载:“冠者五六人,童者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段记述展示了往日华夏巫仪民俗的兴盛和丰富多彩。雩舞、商羊舞等经典的华夏傩舞,可作为分龙节的民俗展示活动。

节日习俗

综述

各地的分龙节习俗内容都不同。从自然规律来说,人们由分龙节这一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知道当地夏季的气候规律,比如,分龙这天,雨从西南方而来,则接下来的一段时季降雨云只有从西南来,当地才会有雨,其他方位的降雨云一般是不会往当地移动的。

·普遍来说,作为一个与龙有关的节日,是个适合请戏班子唱戏拜龙王的日子。还有些地方在这日同端午一样也要赛龙舟。又因有小龙离大龙之传说,似隐含独立门户的寓意,对想要独立、自创门户的年轻人来说名头不错。

·有些地方,故俗分龙这天,有老者敲罗通知大家“分龙了”,是日家家不能挑粪尿。分龙节忌挑大小便和簸箕出门,以免旱灾。

·江南地区有以此日演习救火之俗,也带上了传统消防日的色彩。

分龙节也是毛南族、畲族的传统节日。

畲族节日

流行于福建东部地区。每年农历夏至后逢辰日举行。历代畲民信仰龙王,为防止“龙过山”损坏庄稼,便在作物落土后进行分龙。认为龙怕铁,这天便禁止动用铁器和粪桶等出门,以祈求龙王不作水患,保佑丰收。过节时,各地普遍歇工,携带山货赶街,进行自由贸易。同时彼此交流生产技术。男女青年通过盘歌,寻找终身伴侣。

相传这一天,天上的玉皇大帝给畲山「封龙」,所以当天畲族人视之为「集福建醮保禾丰收」的最好的祭祀日。因此,在过去的传统习俗中,每到这个时候,各聚居地的畲族群众都要采取各种形式祷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随著时代的变迁,畲族人的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封龙节」的很多陋习都被摒弃,但盘歌活动却依然延续不断。不仅如此,过去那种纯祭祀的盘歌内容也逐步延伸到歌唱生活、歌唱爱情,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一些地方,青年男女也通过这个机会,以歌会友,交流思想,表达爱慕之情;有的地方还有意识的通过「封龙节」组织活动,以歌会搭台,传递致富信息,开展经贸活动,使「封龙节」歌会活动融入了新时代的特征。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认识上与汉族分龙节相同。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人们根据宗教意识,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故又称为“庙节”。

毛南族节日

龙也是毛南族的民族图腾,因此,龙的形象、龙的影响在毛南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存在。

龙的最大节日是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它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龙的传统大节。

毛南族居住在黔桂边界的大石山区,地势南高北低,南北气候不同,因此民俗也有差异,以峥嵘峭峋的铁坳为界,北边的中南称为上团,南边的下南称为下团,节日的日期是从每年五月的夏至这天算起,按地支顺序往前数,到辰日这天便是下团的分龙节。因此,上团总比下团提前五天过节日,因分两次祭祀龙的活动,故叫分龙节。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分上南、中南、下南地方,以铁坳为界,铁坳以上为上团,以下为下团,下团分龙节为夏至后第一个辰日,上团分龙节为下团节日前五天,即亥日。说是“龙”是管雨水的,“龙日”前后祭拜它,是求其均匀降雨以获得好收成。

每到分龙节,毛南山乡千山百弄,村村寨寨,每家每户都喜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折回竹桠柳枝插在中堂神龛上,把五色米饭捏成小粒团,粘在枝叶之间,预祝五谷丰登,硕果累累。

分龙节期间,毛南人男女老幼穿上盛装,年轻媳妇节日回娘家与父母团聚。他们采集金黄花、枫叶蒸煮五色糯饭;于田间以五色糯饭、粉蒸肉祭神农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于村头三界庙杀牛敬祭传说中毛南人饲养菜牛的创始者三界公爷,祈祝人畜安康;还用“发多”(一种大如扇面的树叶)包起五色饭和粉蒸肉,走亲访友,庆贺节日。分龙节也是毛南族青年男女聚会的日子,活动内容有上坳口、坡脚对歌等。

过节前一天,要“椎杀”一头公牛,用牛头、牛尾、牛脚、牛内脏祭龙。祭时有法师喃经、跳神。牛肉则分给各家各户或拿到市上出卖,收入作为节日费用。祭龙后二三天,各户自拜祖先、三界仙、灶王、地主娘娘等,也是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又用糯饭、粉蒸肉喂牛,以酬谢它耕作的辛劳,并给牛放假一天,让它好好休息。嫁出去的女儿则带上子女和礼品回娘家过节,亲戚朋友也常常登门贺节,青年男女则盛装聚会唱歌,选择知音。过此节,宗教迷信活动多已废弃。增加了文体竞赛或者开展有关生产生活方面的科普活动等。

节前,家庭主妇们就着手准备节日特有的食品了,她们上山采集做五色糯饭用的金黄花、枫树叶,到野场(集市)上买品红粉、品绿粉,然后蒸五色糯饭、粉蒸肉。红、黑、黄、绿、白五种颜色的糯饭散发出特殊的香味。人们还兴致勃勃地到户外折回柳枝。把糯饭捏成小团粘在柳枝上,插在中堂,预祝年成丰收。

庙节前,人们还走亲属、会朋友,出嫁在外的女儿用新竹篮装上用叶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