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说唱艺术是啥?白族的大本曲又是啥
作者:桂婷
大本曲流传于洱海周围地区,包括与大理市毗邻的宾川、洱源等县的部分地区。大本曲是以唱词为主,辅之以道白的说唱艺术。唱词遵循白族诗歌"三七一五"的格律,由一人手执花扇或手绢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一张桌子、两条凳子即构成表演场面。曲本的结构以表演者一人演唱多种角色的自述方式演绎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传统曲目极为丰富,迄今搜集到的曲目已达117本之多。其内容多半根据汉族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水浒"、"三国"、"包公"、"梁祝"等改编而成,也有一些是根据白族神话、民间故事改编的,如《白王的故事》、《火烧松明楼》、《蟒蛇记》、《黄氏女》等。大本曲在音乐和表演艺术方面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完整的声腔系统,号称"三腔、九板、十八调"。三腔一般指南腔、北腔、海东腔三种流派;九板是用来表现喜、怒、哀、乐、惊、恐、怨等各种情感的曲脾,如高腔、脆板、正板,平板、小哭板,大哭板、阴阳板、边板、赶板等;十八调则是用以穿插情绪辅助各种曲脾的小调,如祭奠调、麻雀调、花谱调、道情调、放羊调、花子调、阴阳调等等。在洱海周围的白族乡间,形成了一批半农半艺的大本曲艺人。他们常常在农闲时间应邀走乡串寨为群众演唱,因而流传着"年年三月开曲头,一唱唱到九月九"的说法。在白族群众看来,请艺人演唱大本曲不但是为了艺术欣赏,也有禳灾祈福的意思,所谓"三斋不抵一曲",即是说斋戒三次不如演唱一次大本曲,足见其群众基础之深。本子曲流传于洱源、剑川、兰坪、丽江等县,多半以歌手自弹自唱或一人伴奏一人唱的形式进行,伴奏乐器为龙头三弦。其曲本的文学形式比之大本曲更接近于长篇叙事诗,在演唱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说白。唱词均为"三七一五"的格律。和大本曲一样,也是用各种角色的自述方式来演绎长篇的故事。曲调主要是流行于大理州北部地区的白族调(亦称白曲)、"泥鳅调"、"青姑娘调"、"割埂子调"等,曲目有《鸿雁带书》、《放鹞曲》、《出门调》、《黄氏女对金刚经》、《青姑娘》等30多部。也有着一批半农半艺的职业 歌手。
大本曲流传于洱海周围地区,包括与大理市毗邻的宾川、洱源等县的部分地区。大本曲是以唱词为主,辅之以道白的说唱艺术。唱词遵循白族诗歌"三七一五"的格律,由一人手执花扇或手绢演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一张桌子、两条凳子即构成表演场面。曲本的结构以表演者一人演唱多种角色的自述方式演绎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传统曲目极为丰富,迄今搜集到的曲目已达117本之多。其内容多半根据汉族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水浒"、"三国"、"包公"、"梁祝"等改编而成,也有一些是根据白族神话、民间故事改编的,如《白王的故事》、《火烧松明楼》、《蟒蛇记》、《黄氏女》等。大本曲在音乐和表演艺术方面发展较为成熟,形成了完整的声腔系统,号称"三腔、九板、十八调"。三腔一般指南腔、北腔、海东腔三种流派;九板是用来表现喜、怒、哀、乐、惊、恐、怨等各种情感的曲脾,如高腔、脆板、正板,平板、小哭板,大哭板、阴阳板、边板、赶板等;十八调则是用以穿插情绪辅助各种曲脾的小调,如祭奠调、麻雀调、花谱调、道情调、放羊调、花子调、阴阳调等等。在洱海周围的白族乡间,形成了一批半农半艺的大本曲艺人。他们常常在农闲时间应邀走乡串寨为群众演唱,因而流传着"年年三月开曲头,一唱唱到九月九"的说法。在白族群众看来,请艺人演唱大本曲不但是为了艺术欣赏,也有禳灾祈福的意思,所谓"三斋不抵一曲",即是说斋戒三次不如演唱一次大本曲,足见其群众基础之深。本子曲流传于洱源、剑川、兰坪、丽江等县,多半以歌手自弹自唱或一人伴奏一人唱的形式进行,伴奏乐器为龙头三弦。其曲本的文学形式比之大本曲更接近于长篇叙事诗,在演唱过程中基本上不加说白。唱词均为"三七一五"的格律。和大本曲一样,也是用各种角色的自述方式来演绎长篇的故事。曲调主要是流行于大理州北部地区的白族调(亦称白曲)、"泥鳅调"、"青姑娘调"、"割埂子调"等,曲目有《鸿雁带书》、《放鹞曲》、《出门调》、《黄氏女对金刚经》、《青姑娘》等30多部。也有着一批半农半艺的职业 歌手。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