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光福核雕、潍坊核雕、广州榄雕)

2013-10-11 0 反馈

核雕.jpg

核雕是在核桃壳及各式果核上进行雕镌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长期以来一直流行于中国南北各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雕镌技艺即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核雕便是这项技艺的进一步发展。从明末魏学《核舟记》中描绘的情况来看,核雕技艺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核雕以核桃壳、桃核、橄榄核、杏核、樱桃核及其他一些质地致密的果核为原材料,利用核桃壳或果核的天然形态和起伏变化,采用雕、镂、镌、锉、凿、钻等技法在其上雕刻各色人物、花鸟、兽虫、山水、舟船、楼阁等形象和文字内容。民间核雕往往周身施刻,布局系统、周密而严谨,刀法畅快利落,形象刻画入微,生动而无雕琢之迹,可谓体微艺精,出神入化,以此赢得“鬼工神技”之誉。江苏、山东和广东等地的核雕艺术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传统,所创核雕作品各具特色,历来为世人所爱重。

 

核雕·光福核雕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光福核雕是一种以果核为材料的传统雕镌艺术,主要流行于江苏省苏州地区,而以苏州市光福镇和香山街道舟山村为发源地。明清时期,苏州核雕即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明末魏学的《核舟记》生动记述了天启年间王叔远桃核雕刻作品《东坡游赤壁》的方方面面,誉之为“灵怪之材”;清代乾隆年间,苏州微雕艺人杜士元在桃核上雕刻的《东坡游赤壁》被时人称作“鬼工”。光福核雕主要以质地坚硬而细腻的广东乌杭橄榄核为材料,外形基本保持果核原形,有珠串式、坠件式和摆件式等主要样式,题材内容涉及神仙人物、民间故事、民俗生活、山水园林等。光福核雕工艺精巧细腻,线条明晰,立体感强,形象刻画生动传神,体现着苏州雕刻“精、细、奇、巧”的技艺传统。在长时间的衰落以后,由于改革开放,核雕技艺在苏州又有复苏的趋势,出现了一些优秀的艺人,但其中年轻人不多,技艺高超者更少,急需加强措施,促进光福核雕的振兴和发展。

 

核雕·潍坊核雕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潍坊市

潍坊核雕是流行于山东省潍坊地区的一种传统雕镌艺术,它以桃核为主要材料,发展历史可追溯至清代末年。潍坊核雕由都氏核雕世家的都渭南及其子都兰桂一脉传承,当地崇尚桃木的古俗有力推动了这一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都氏核雕布局严谨,刀法细腻,形象生动逼真,呈现出一种纳天地万物于方寸之间的博大气象,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潍坊核雕有佩挂、扇坠、念珠、耳环、手串、纽扣、印章等诸多品种,创作时多因材施艺,充分利用桃核的自然形态和纹理来构造物象,技艺精巧,题材丰富,形象刻画栩栩如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此外,潍坊核雕还与乡风民俗结合在一起,具有较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成为民俗学和山东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对象。核雕技艺难度较大,不下苦功无法真正掌握,且短期内不易出成果,很少有人能坚持习学,因此目前潍坊核雕技艺后继乏人,濒临失传,亟待保护传承。

 

核雕·广州榄雕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增城市

广州榄雕是流行于广东省增城市一带的一种传统雕镌艺术,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清时期,代表人物有清代乾隆年间的广州籍宫廷匠人陈祖章和咸丰年间的新塘民间艺人湛谷生等。广州榄雕以乌榄核为基本材料,增城自古盛产乌榄,为榄雕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秉承岭南文化精神的广州榄雕刻工细腻精微,形态小巧玲珑,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生动。它可以分座件、挂件、珠串、核舟等品类,技艺形式则包括浮雕、圆雕、镂空雕等。以“东坡游赤壁”为题材的核舟是广州榄雕的传统样式,历代名家均有此类作品传世。20世纪中叶以来,广州榄雕得到进一步发展,花色品种增加至五十余种,出现了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国际象棋等一些新品种。由于乌榄树遭到大量砍伐,榄雕材料紧缺,加上产值不高,规模性的榄雕生产时下已不复存在。在此情势下,广州榄雕发展迟滞,前景堪忧,急需采取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