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拉鼓节的节日传说

  拉鼓节,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今广西融水县苗族自治区和三江侗族自治县,在苗语里叫“希牛”。大节每十三年举行一次,拉一丈三尺长的大鼓;小节每三年举行一次,拉五尺长的小鼓。不管大节、小节,每次都是三天三夜尽情欢乐。某村寨东道主办拉鼓节时,附近村的各族人民及亲友都去赶节“吃鼓”,这在苗语中叫“努牛”。农历十月择日举行,为期一天。节日活动以祭祖为中心,由族人推举的首事或副首事主办。

拉鼓节

  拉鼓节节日传说

  拉鼓用的鼓是用一根大泡桐木按尺寸锯下、挖成空心,两头钉紧牛皮即成。做鼓时,鼓桶上要钻两个通气眼。何因?相传在创制第一个大鼓的时候,因为鼓桶的两头是通的,有一个小孩钻入鼓桶中睡觉,箍牛皮时他也不醒。第二天拉鼓时,人们发现鼓内有东西滚动,拆开牛皮一看,原来是个小孩,但已经被闷死了,村民门十分痛苦。为了纪念死去的孩子,以后做鼓时就在鼓桶上钻两个通气眼。三年拉一次。用一次就换一次牛皮。

  节日准备

  节日当年之初,主办人就开始集资筹备过节用 的物品,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打制一个长形本鼓,并将一根留有枝杠 的山藤穿过鼓心,然后缚在鼓上。同时在拉鼓山顶种一棵榆木树。节日这天 清晨,苗家每户派出的一名男子纷纷 前往拉鼓山上,他们汇集在早先种的 那棵楠木树周围,并将带去的口袋挂 在楠木树上。接着由巫师念经祝祷,祈 求祖宗保佑苗家平安。

  祝祷毕,人们抢摘楠木树叶并将其放进口袋。摘过树 叶,人们开始举行拉鼓活动。这时,持活动的首事先坐在鼓上,再由大家推选的儿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着大 鼓,在芦笙队的引导下,由众人手握山藤拉着鼓沿坡而下,此刻,应邀赶来 过节的亲友常在沿途抓住山藤或将藤尾系在趴边的树上,以阻扰拉鼓队伍 前进,主人必须用专门准备的酒肉敬 献才能得以通行。途中如此经历五六次的周旋之后,人们终于将大鼓拉到 苗寨,并将其停放在寨前的平地上。

  接着,拉鼓人领着亲友回家,宾主围坐一起共进节日酒宴。食毕,巫师将村寨十三年来死亡人员的姓名、生卒时间造册放入鼓中,然后人们将鼓安放在村 寨附近的山洞,这夜,人们汇集村寨广场,吹芦笙、纵情歌舞,欢度节日。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