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云南乡土文化之瑶族宗教服饰内涵

世界之大,莫非乡土,扎根乡土,记录生活,展现文化!寻找文化生活的味道,乡土就在你我身边!

瑶族发源于长江中游一带, 在中国拥有广阔的聚居地和众多支系。云南的瑶族, 大约在明清时代 由广东和广西地区迁入。

原始信仰与道教的融合, 是瑶族宗教信仰的最主要特征。瑶族的主要神职人员有“道公”和“师公” 两种。今天小编主要解读瑶族道公服饰的内涵及阐述的思想。

道公服工艺考究, 造型奇异, 其所包括的含义丰富的复杂花纹图案, 完全是一副瑶族人对宇宙、人生的图解, 它几乎成为瑶族宗教生活的一种物化标志, 极具研究和 收藏价值。故也是本文要介绍的焦点。

据受访者道公卢天德介绍:蓝靛瑶制作道公服的艺人必须是鳏夫或寡妇, 自古以来瑶族先民认为法衣神力太大, 会使制作者克夫、 克妻、 克子女, 而鳏夫和寡妇已失亲人, 故不会二次相克了。做衣时间 一般被限定在一月之内。制衣期间忌油荤, 忌房 事, 求六根清静。尤其当刺绣到衣上龙的眼珠、 神殿等要害部位时, 这些规矩更应严格遵循, 否则, 犯忌可能导致法衣失灵。道公服做好后,由艺人送还道公时,道公在堂屋神龛前点香摆宴,与做衣师傅 一起献祭给几个人: 三元、三清、鲁班,献祭后,意示着法衣生效。


道公服由整块布缝制而成。其款形, 色彩, 做 法, 纹样, 在各地瑶族中已形成较为统一的风格。瑶族道公服的最大特色在于其背部的刺绣纹样, 各地绣法虽略有差 异, 但内容与结构基本一致。

其主题皆在于体现道公邀请天上诸神降临道场,增加道公威力。道公服 绣线用料采用传统五色:红、 绿、 黄、 兰、 紫。代 表道教中的五行观念:即指金、 木、 水、 火、 土五 种物质要素, 或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故我们今天见到的绣线用色, 几乎都不超过五色的范围。

道 公服纹样主要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三清形象:三位神 绣在衣背的肩部, 一 般为骑仙鹤的形象, 呈一字排开。

众神像:总数不少于七十六位。且形象统 一为辑手歪头, 宽袖彩袍, 头枕着的圆圈, 道公们认为是戴着普照的佛光。众神像分行均匀排列于衣 背。其生动的姿态被解释为他们受邀光临道场, 因 为拥挤, 只好歪着头看。


水云纹、卷草纹 绣于衣背的最底部,作为整个衣背绣纹的装饰图案, 具有古代中原官服刺绣遗风。从中可见瑶族受汉文 化影响之深远。奈河桥常用一拱形绣纹表示,有时绣于五座山之上,有时绣于之下。虽不是所有道公 服的必绣内容,却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奈河桥在道 教里指生死之界,绣于衣上,意指人生无常。


以上纹样结构除奈河桥以外, 几乎皆为道公服 的必绣内容。从全省使用道公服的地区来看, 各地 绣法的差异仅表现在纹样安排位置的不同和色彩的 细微区别上。道公服工艺精湛的刺绣纹样, 俨然一 副瑶族宗教信仰的直观图样, 有趣而生动地反映着 瑶族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