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文化中的经典“瑶族婚俗文化”

作者:桂婷

瑶族文化向来就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由于特殊的丛林大山的生活环境,而使瑶族保留着本民族原生态的传统色彩。不过,瑶族最有特色的就是瑶族婚俗了。

古老且带有神秘色彩的瑶族婚俗历史悠久。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瑶族文化中的经典“瑶族婚俗文化”吧。

瑶族文化中的经典“瑶族婚俗文化”

瑶族婚姻习俗独具风情、妙趣横生。茶山瑶年轻人“爬楼”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

瑶族男女恋爱甚为自由,父母不加干涉,通过“坐歌堂”等对歌的方式,互相了解对方情况,互诉爱慕之情,一旦达到情投意合,便互赠信物,即为订婚。瑶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有娶妻、招郎和“两边走”三种:女嫁男,所生子女随父姓,为娶妻,与汉民族的婚姻形式一样。

招郎,亦叫“上门”,即男“嫁”女家,并改从女家姓,所生子女随母姓;“两边走”即是“两不辟宗”,夫妻共同担负双方家庭生产和赡养双方家庭父母的任务,生育的子女,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随父姓。

“拿篮子”是平地瑶地区盛行的一种独特的恋爱风俗,姑娘们在赶集的时候,随身挎带一个竹篮,上面用自织手绢盖住,青年小伙子看准某一姑娘,就乘其“不备”,将姑娘的篮子拿走,买上点心放入篮子中,再转到姑娘身边,然后双双上山对歌。

歌毕,姑娘要回篮子,约好日后再相会,到了约会的日子,姑娘仍手拿竹篮,此时,小伙子又一次从姑娘手中拿过竹篮。若姑娘看中了小伙子,竹篮内便有一双或几双她亲手为情人做的布鞋,竹篮这样多次一“拿”一“送”,直到爱情成熟,这时,男到女家求婚,女方父母将男方带来的“糍粑”收下,则表示应允当年冬天将女儿出嫁,否则,小伙子就只好等到明年再来。

爬楼
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瑶的小伙子为了寻求爱情,至今流行着的“爬楼”风俗,独具民族风情。茶山瑶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为两层木楼。

门面和吊楼部分,雕龙刻凤,涂油抹彩,好似一顶花轿悬挂山中。清静的吊楼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动的场所。走进吊楼楼的大门,便会发现聚居在广西大瑶山的瑶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响,在婚嫁上基本保持着传统习俗。这里生活在大瑶山的茶山瑶。

瑶族文化中的经典“瑶族婚俗文化”

嫁女又嫁郎
瑶族自治县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境内因汇聚着盘瑶、花蓝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等五个支系的瑶族而被称为“世界瑶族之乡”。已故的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大瑶山的瑶族是全国支系较多,民俗表现最为典型的。

目前世界人类研究的两个民族热点,其中就有瑶族。世界瑶族研究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研究中心在金秀。”瑶族群众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质朴、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瑶家婚嫁礼仪,涵盖了瑶族丰富。

盘瑶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后,春节之前,分“嫁女”和“嫁郎”两种。举行正式婚礼之前,必须经过择偶、提亲、订婚等过程。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亲客告辞,男家各送一份“奶头礼”(亦谓小源礼),即:送岳父母猪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猪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门住一宿,同回后方圆房。

第三天夜里,在新郎家举行瑶族婚礼中最隆重的仪式,合婚拜堂。大祭师黄元林翻着历书告诉我们,凌晨三点是吉辰,仪式将在那时举行。之后能歌善舞的瑶家人为我们唱起了动听的山歌,情侣们对起了情歌,使我们觉得这黑夜不是那么漫长……

时辰到了,随着大祭师的咒语响起,乐师们吹响喜乐走出家门,找到新郎的藏身处将打扮一新,身着瑶族新郎服装的邓富围接回了家。在祭师的咒语声中一对新人拜天地、拜祖宗、夫妻对拜,向祖宗牌位敬酒等礼仪……

行完礼后,接着进行“炮轰新人”的仪式,十多个新郎的好友点燃鞭炮围着一对新人狂轰滥炸。“炮轰新人”后,拜堂仪式就结束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