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二十八)三家分晋

春秋第一强国晋国的六卿之争愈演愈烈,在消灭了范氏和中行氏之后,智,韩,赵,魏四家掌握了晋国大权。智氏在荀瑶的带领下意图消灭另外三家,独霸晋国,却在晋阳之战中被三家算计,导致兵败身亡,智氏也被灭族。之后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土地,使得春秋第一霸主晋国从历史上消失,从而产生了战国七雄的韩,赵,魏三国。那么这三家是如何一步步击败智氏瓜分晋国的,我们所知的“士为知己者死”又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南方持续了几十年的混乱局面,最终以楚国郢都被攻下后复国,吴国短暂兴盛后亡国,以及越王勾践的称霸而告一段落。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原大地,关注一下曾经的霸主,晋国的故事。前面提到,六卿之争的局面最终被打破,范氏和中行氏被另外四家消灭,晋国变成了智,韩,赵,魏四卿主政。其中一家为上卿,也就相当于中军主帅,另外三家为亚卿。夫差举行黄池之会的时候,晋国上卿是赵鞅,他也代表晋国参加了黄池之会,并且在晋吴两家争执不下时提出休会。最终利用吴国被越国偷袭的机会,赵鞅等人成功的维护了晋定公以及晋国的尊严。

赵鞅执政期间,其余三家跟赵家一团和气,大家一起维持着晋国相对安定团结的局面。但是这个局面在公元前476年,随着智氏掌门人荀申的去世而被打破,因为他为智氏选择了一位年轻能干,武艺高强,才华出众的接班人荀瑶。当荀申选择这位接班人时,就有族人智果建议他不要选择荀瑶,因为荀瑶虽然非常出色,但是缺乏仁义,智果认为一个缺乏仁义的人会为智氏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可是荀申还是看中了荀瑶的才华,智果看事不好,脚底抹油立刻溜走,并且找人改了家谱,跟智氏断绝关系。

荀瑶接手智氏家族后,立刻展现出了高人一等的能力,多次代表晋国东征西讨,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荀瑶虽然才华横溢,但是目中无人。有一次荀瑶带兵讨伐郑国,赵鞅让自己的接班人赵无恤随同荀瑶一起出征,让他出去见见世面。前面说过,郑国虽然在郑庄公之后就没了地位,也是著名的墙头草,但是郑国的军事力量一直比较强大。荀瑶不能轻易拿下郑国,就命令赵无恤带兵强攻。赵无恤却对这个危险的差事无动于衷,并且表示你荀瑶是主帅,凭啥让我去冒险。荀瑶当时就怒了,拿起酒杯冲着赵无恤扔了过去,要不是周围人拉住,两个人就动手打起来了。回头荀瑶还跑去赵鞅那里告状,说你们赵家怎么选了这么个接班人,搞的赵鞅很不爽,我赵家选什么接班人管你啥事,其实赵鞅最看重赵无恤的一点正是他的忍耐。后来赵鞅去世后,接管赵氏家族的赵无恤果然没有让他失望,立刻出兵拿下北方的代国,不但扩大了赵家的领地,更是获得了代国那一片天然的战马生产基地。

然而随着赵鞅的去世,晋国上卿之位则被荀瑶取代。荀瑶凭靠着非凡的能力完成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掉了晋国内部的两个不听话的少数民族政权,并且将晋国东北的邻居中山国打的惨败。不过,荀瑶还烧了三把邪火。第一把,公然自称智伯,别人家都是什么子,例如韩虎被称为韩子,而荀瑶却自称智伯,显得比别人高一个辈分(伯就是伯父,你想想如果你同事或者哥们自称你大爷,谁听了都不爽)。第二把,荀瑶拿着韩家的主政韩虎不当回事,竟然在一次庆功宴上羞辱人家韩虎,还顺带侮辱了人家韩家的家相。也就是韩虎脾气好,加上性格比较懦弱,两家没有闹起来。

如果说这两把火算是小打小闹,那么第三把火就烧出大问题了。有一天,荀瑶召集四卿开会,说为了维护晋国国君的权威,并且更好的跟南方兴起的越国争霸,所以呢咱们四卿每家为国家捐出一万户的土地。另外三家心知肚明,这捐出的土地可不是国君的,最后都会进入他们智氏的口袋。而且荀瑶还不是随便一万户就能打发掉的,他专门挑那三家最重要的地皮。三家各有自己的小九九,事先也没来得及商量一下,要地的就已经上门了。第一个认怂的就是刚刚被欺负了的韩虎,把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乖乖的交了土地。第二个认倒霉的是魏氏的主政魏驹,但是魏驹不像韩虎那么窝囊,他心里还是有想法的。因为他的谋臣劝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翻译过来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那句“要想使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我们让他骄傲一会,早晚有他好看的一天。荀瑶拿到了两家的地后,扭头就去找赵无恤,却被赵无恤一口拒绝:“我们赵家的地是祖先传下来的,凭啥给你!”荀瑶在赵家碰了一鼻子灰,马上就去找当时晋国国君晋出公帮忙,并找了个理由联合韩,魏两家出兵攻打赵氏,让赵无恤尝尝拳头的厉害。

赵无恤虽然骨头硬,也有战马,但是毕竟扛不住三家卿大夫的进攻。这已经是五十年之内赵氏第二次被其他家族围攻了,上一次是他老爹赵鞅被范氏和中行氏围攻,赵鞅死守晋阳,后来在智,韩,魏三家的帮忙下得以解围。这一次正好反过来,变成了半个世纪前帮助他们的智,韩,魏三家联手围攻赵氏。赵无恤正愁着无路可退的时候,家相张孟谈给他出主意:“向你老爹学习,退守晋阳,因为你爹在那里给你留下了反败为胜的秘密武器。”

赵无恤带着人马躲到了晋阳后,大吃一惊,别说什么秘密武器,连晋阳的城墙都是年久失修,城内也没有什么粮食,武器。正在赵无恤琢磨怎么处理张孟谈这个内奸的时候,张孟谈给出了他的答案:民心。因为当初赵鞅在主政赵氏家族的时候,对晋阳人民关怀备至,又是减赋税又是免徭役,使得这里的老百姓都特别感激赵氏的恩德。于是赵无恤振臂一呼,几天之内,城里的百姓都捐出自己的粮食,并且帮助他们修复城墙,加上这里近几年收成好,晋阳瞬间变成了一座粮草丰富城防坚固的坚韧城池。

公元前453年,荀瑶带着三家卿大夫的士兵猛攻晋阳。可是他们打了一年多愣是没有进展,晋阳也纹丝未动,三家士兵却损失惨重。不过荀瑶的智囊团还是有牛人的,有人在荀瑶一筹莫展之时给他出了一条绝杀妙计:水淹晋阳。于是荀瑶派人在晋水上游截住河水,并且挖开一个朝向晋阳的口子,让晋水涌入晋阳城。当年赵鞅派人修建晋阳的时候,考虑的已经非常周全,但是万万没想到会有人想到用水攻。这一下赵无恤傻眼了,因为城里的房子都被水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躲在地势高处过日子。最令人担心的是粮食都被水淹了,这样下去全城百姓都会被饿死,晋阳不攻自破。荀瑶一年来终于可以志得意满,得意洋洋的带着韩虎和魏驹在堤坝上欣赏自己的杰作,叹息道:“没想到水的力量这么大,竟然可以消灭一个国家,估计汾水和绛水也可以淹没平阳和安邑吧,哈哈哈哈!”平阳和安邑是哪里,这两个地方分别是韩氏和魏氏的治所。韩虎和魏驹各自擦了一把冷汗,分别拉一下对方的袖子,踩一下对方的脚,都为自己的将来深感忧虑。在此之间已经有人提醒过荀瑶,这时候要特别注意韩氏和魏氏两家,要搞好团结,防止他们反水。可是此时的荀瑶已经失去了理智,肆意的表达着胜利到来前的狂喜,却没有注意韩虎和魏驹的眼神。

此时的赵无恤已经感到了绝望,虽然晋阳的老百姓已经够意思了。由于断粮,晋阳城内快成了人间地狱,老百姓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却没有人投降,坚定的与赵无恤站在一起。但是再拖几天,人都饿死了,还怎么抵抗啊。正当赵无恤准备放弃的时候,张孟谈提出了最后的建议,自己逃出去劝说韩氏和魏氏反水,因为他知道那两家之所以跟荀瑶在一条战线,完全是被逼无奈,而不是自愿的。于是张孟谈趁夜出城,见到了韩虎和魏驹,告诉他们韩,赵,魏三家唇齿相依,如果赵氏灭亡,荀瑶下一个收拾的就是他们两家,希望他们看清楚形式,此时三家联手,是消灭智氏的最佳时机。韩虎和魏驹早就看荀瑶不爽了,于是秘密跟张孟谈结盟。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韩氏和魏氏的军队悄悄的干掉了智氏守卫堤坝的士兵,在晋水朝向智氏大营方向的堤坝挖了一个大洞,洪水瞬间就倾泻而出,将荀瑶的军营淹没。赵无恤此时也带兵杀出,与韩虎和魏驹的军队合在一处,彻底击败了荀瑶的大军,荀瑶本人也在这一次战乱中被杀。

四卿之中最强大的智氏就这样被消灭了,他们曾经不可一世,也终究败在了荀瑶的傲慢之上。赵无恤为了解恨,令人将荀瑶的脑袋做成了酒杯。而韩,赵,魏三家为了斩草除根,派兵屠杀智氏家族,使得智氏全族被灭,震惊天下。晋出公大怒,要出兵讨伐韩,赵,魏三家。没想到这三家一不做二不休,竟然直接反击晋出公,把国君赶走。他们另立新君晋哀公,并且瓜分了智氏的土地,从而成为了晋国实际掌权者。

晋阳之战后,赵无恤开始论功行赏,但是赵氏第一功臣张孟谈不但不接受赏赐,并且在帮助赵无恤稳定了局势后提出辞职,要回家种地去。赵无恤死活不让他走,张孟谈告诉自己的主公:“我知道您想报答我的功劳,但是我此时考虑的是如何治理国家。从历史上看,有很大功劳的大臣容易功高震主,很难跟君主和睦相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您就让我走吧。”于是有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说法,告诫人们要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赵无恤挽留不住,只好让张孟谈回家养老。

晋阳之战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位著名的刺客,豫让。虽然荀瑶对其他大臣非常傲慢,但是他对自己人还是挺不错的。豫让曾经在范氏家族做门客,但始终得不到重视。当他投靠智氏之后,荀瑶对豫让礼遇有加,豫让也特别感激荀瑶对他的认可。晋阳之战后,荀瑶被杀,豫让逃到山里,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发誓要为荀瑶报仇。于是豫让找了个机会混到了赵无恤家里做奴隶,却在一次打扫厕所的时候被赵无恤认出。赵氏家人提出要杀掉豫让,赵无恤却觉得豫让是一位义士,舍不得杀掉他,就把他放了。豫让没有因此而放弃报仇的信念,为了防止再一次被发现,他弄烂了自己的皮肤,弄哑了自己的嗓子,甚至连他老婆都不认识他了。但是他的运气的确不好,还没来得及行刺赵无恤,又被人发现了。赵无恤依然感叹豫让的忠勇,可是他对豫让也已经仁至义尽了。豫让请求赵无恤满足自己最后一个愿望,将赵无恤的衣服放在地上,连刺三剑,之后豫让自杀。豫让与我们前面提到的专诸,后面会讲到的荆轲,以及战国时期的另一位刺客聂政一起,被后世称为“四大刺客”,而他的那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则流传千古。

从这一刻起,晋国的历史就开始由韩,赵,魏三家书写,晋国国君也慢慢的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在此可以提前交代一下晋国的结局。公元前403年,魏驹的孙子魏斯联合当时的赵氏宗主赵籍,韩氏宗族韩虔一起觐见周威烈王,后者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从此,中原大地上就出现了韩,赵,魏三个新兴国家,而此时的晋国已经名存实亡。公元前376年,三个诸侯废掉了晋国的末代国君晋静公,瓜分了属于晋静公最后的那点土地。春秋时期中原第一大国,先后经历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等各位霸主的晋国,彻底在历史上消失。而三家分晋也被人们看作是春秋的结束,战国的开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就是从晋阳之战开始写起。

虽然晋国慢慢的走向灭亡,但是瓜分晋国的诸侯们却保持了晋国称霸中原的实力和意志,只不过这个新的中原霸主的名字不再叫晋,而是一个新兴的国家,魏国。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