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除夕习俗

春节期间宴客的主菜如炸肉圆、炸肉皮肚等准备好;男人则忙着将紧要的农活做完,清扫门庭,贴春联、门神、窗花,挂年画,并与人结清平日往来的经济账目,以便清闲过年。有的地方要举行挂宗容、接灶神等仪式,请祖宗、灶神和各路神仙来家过年。故有“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之俗语。

  除夕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的习俗在徽州广为流行。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福”字原指“福气”、“福运”,现在还有“幸福”之意。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些人家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到)”、“福气已倒(到)”。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晚饭前,先要摆上“年菜”,点燃红烛和香,斟上酒,祭拜祖先,然后全家老少按辈分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又称”分岁酒“)。若因旅外或其他原因不能赶回家中的,则要空出相应的席位,并摆上杯、筷、碗等餐具,以示团聚。年夜饭菜肴最为丰盛,有肉圆、清炖鸡、红烧肉、煮蜜枣、小炒以及豆腐、青菜、萝卜等,其中,鱼和干羊角(角豆)不可或缺,寓意“年年有余(鱼)”、“长命百岁”。有的地方还有年夜饭吃饺子的习俗。饭后,晚辈要向长辈辞岁,长辈则要发给晚辈红包,俗称“压岁钱”。这天晚上,家中厅堂、卧室、厨房乃至猪牛栏、厕所等处都要点上灯,称作“满堂红”;阖家伴灯叙旧道新,直至次日凌晨,俗称“守岁”。主妇还会将平日积攒的南瓜子、葵花子、花生等拿出来,炒给大家吃,冻米糖、芝麻糖、麻酥糖等各式糖果糕点也一应俱全。孩童则可提着灯笼到亲戚、邻居家串门、辞岁。

  午夜钟声响起,徽州家家户户在天井或门口摆香案,燃红烛,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神情肃穆地磕拜天地,俗称“接天地”,然后关闭大门歇息。徽州区潜口有点“三代烛”之习俗,即亥时(指夜里九点到十一点之间)起,每位主妇房中先点小红烛,再点足两烛,最后点半斤或一斤的红烛,寓意代代红、代代高、代代传。除夕到人家讨债的人,子时(指夜里十一点到一点之间)一到必须停止催讨,有“讨债不过三十夜”之说。同样,外出躲债的人子时一过,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回家过年,而不必担心讨债者前追后堵了,至于所欠之债只好“过了年再说”了。岩寺、潜口等地流传有一首《赖债歌》,非常诙谐有趣:“二十六,剁点肉;二十七,炖炖吃;二十八,杀只鸭;二十九,有有有;三十夜,不见面;香鼓响,溜来家。”“香鼓响”指的就是子时的更鼓声。按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总不能太绝情,“年”还是要让人家过的———徽州的这种“讨债”民俗还是颇具人情味的。况且,像歌谣所说的这位仁兄一样钻“政策”空子赖债不还的人毕竟是很少的,大多数是因无力偿还而被迫外出躲债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