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大如年:这些民间习俗你知道吗

  今天18时44分,将迎来冬至节气。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民间素有“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冬至大如年”等一系列说法,形象地说明了冬至的重要地位以及象征意义,并形成了冬至吃饺子、馄饨,填描“九九消寒图”等一系列习俗。

  冬至,又称“冬节”,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应,大致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冬至后即开始“数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在农耕社会,人们开始‘猫冬’”。

  对于该节气的名字,有一种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高巍解释,过去认为“阴极阳生”,冬至之后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那么也就意味着阳气在悄然滋生,故有此说。

  冬至三候

  中国古代则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民间习俗

  古人还认为,自冬至起,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古代官方还要举行“贺冬”仪式。

  冬至到来后,填“九九消寒图”在民间十分流行。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填图从‘一九’第一天开始,等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消寒图便大功告成了。”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刘一达表示,这也是过去比较有趣的娱乐活动了。

  各地美食

  具体到全国各地,过冬至的习俗则略有不同。就饮食来讲,各地在冬至时有着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部分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北方:饺子

  饺子,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南方: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苏州:米酒

  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闽南:姜母鸭

  在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

  台湾:糯糕

  我国台湾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

  冬至时节,这样养生

  1.冬至养生有“五忌”

  冬藏要藏阳气!冬天阳气藏得好,春阳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节,要学会 “躲”才能养护好体内微弱的阳气。

  一忌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二忌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三忌房事

  在人体阳气虚弱时,宜养精蓄锐,不可过度而伤身。

  四忌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五忌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2.万物之始,阳气为重

  万物生长靠太阳,尤其是在冬天!想要补充人体的阳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晒太阳!但需要注意的是,能有效补阳的方式是晒背部。

  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

  方法: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搓后腰养阳气。腰眼为经外奇穴,位于人体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

  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闾,不仅可以疏通经脉、强壮腰骨,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且男女都适用。

  方法: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闾部,每日反复50-100遍。

  3.三九“补冬”,小心上火

  常言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冬令时节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大家称之为“补冬”。中国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副主任姜良铎教授称:“正确的‘补冬’能使身体强壮而又保持窈窕。因为进入秋冬季节后,体内代谢下降,体力消耗减少,此时进补,药物易被吸收和蕴蓄,从而发挥较大的功效。”

  冬季进补可食用羊肉、牛肉等温热的食物防“三九寒冷”。还适宜进补阿胶、膏方等,效果几乎是平时进补的两倍。

  然而,冬季养生饮食不宜过咸,过咸会伤肾,损伤阳气。此外,饮食上还要注意不可过食辛辣刺激之物,容易上火。

  此外,冬至时节,天气寒冷干燥,导致鼻咽干燥、皮肤缺水,易上火,别忘补充津液,可食用荸荠、藕、萝卜、白菜、猕猴桃、柚子、桔子等滋阴去燥的食物。

  4.做做艾灸,提高免疫力

  冬至艾灸督脉:大椎、肾俞、脾俞。

  冬至艾灸任脉: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冬至是阴阳二气自然转化的时候,在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肚脐(神阙穴)最能激发身体阳气!

  方法: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功效:调整阴阳平衡,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益寿延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