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敲击体鸣乐器有什么?黎族乐器蛙锣制作方法简介

作者:姜和

蛙锣,黎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海南省各地,尤以乐东、保亭等地最为盛行。青铜铸造而成。形似盘状,又似器盖。

锣面平坦或稍带弧度,锣面中心有较大平脐,大脐中央又有一突起的小平脐,锣面周边铸出八卦符号、四环形图案等纹饰,并在边缘一侧等距铸有三只小青蛙卧于饰有绳纹的圆环上,或铸有三只青蛙、三个圆环、一蛙两环等立体饰物。锣面至锣边过渡的弧度较大,锣边外敞。规格尺寸不一,锣壁厚薄不等。通常分为大小两种:大蛙锣,锣面直径30厘米、大脐径20厘米、小脐径4.5厘米、锣边宽3.5厘米、背口直径34厘米;小蛙锣,锣面直径24厘米、大脐径14厘米、小脐径4厘米、锣边宽2.2厘米、背口直径26厘米。蛙锣

锣边一侧不钻锣孔,锣绳系于锣边的圆环中。演奏时,左手提锣绳,右手执木制锣棰敲击锣面中央的突起小平脐。大蛙锣发音柔和含蓄;小蛙锣发音明亮悠扬。只用于民间丧事活动中。根据黎家风俗,蛙锣平常不用时,要藏于家中或埋于地下。20世纪50年代,在乐东县头塘乡头塘村,曾发现一面锣面直径达40.7厘米的大型蛙锣,锣面铸有阳纹二龙含珠图和八卦符号纹饰。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收藏着大小蛙锣二十余面,最大者锣面直径32厘米、最小者面径16厘米。其中一面锣边铸有三只青蛙、面径29.5厘米的蛙锣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