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雕大师郭月明他刻刀下的乐山大佛仅有1.2毫米高

22日,第二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美食展区对面的峨眉山金丝楠乌木馆内,70岁的微雕大师郭月明正忙着布置展位。今(24)日起,他将在这里展出18件让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与其它工艺作品不同的是,他的作品无法用肉眼欣赏,需要用显微镜放大才能看得到……

“出生时就是乐山人”

他因为一册画报走进微雕世界

“我1945年出生在老屏山县城,那时的屏山还属于乐山专区,直到我快小学毕业才划到宜宾去的。”见到郭月明时,他正和儿子儿媳一起查看展位,一提到这次来乐山,他开心地笑了起来,连连对三江都市报记者说:“我出生的时候就是‘老乐山人’,跟乐山很有缘。”

《微雕乐山大佛》整体(约有指甲盖大小)

郭月明原本是学音乐的,是四川音乐学院附属中学的学生。1966年,踏进社会的郭月明在音乐之路上屡受挫折,工作多次碰钉子后,他决定放弃音乐,另寻一门能够独立养活自己的手艺。“我偶然看到舅舅的一册画报,上面报道了一位民间艺人在钢笔上刻字,作品非常精彩。”郭月明告诉记者,那是他第一次知道微雕技艺,“当时我就想,我可不可以试试呢?”

书法、画画、雕刻……郭月明开始自己摸索学习。为了维持生活,他还跟着养蜂人到大西北放蜂,空闲时间就练书法、练雕刻。“中途我也帮人写字画画,赚一点零花钱用。”郭月明说,多年的练习,让他的手艺越来越熟练,“我从简单的钢笔微书练起,慢慢再练习微雕,最先练到不借助工具可以刻很小的字,之后借助工具,可以刻得更小。”

1987年,郭月明获得了攀枝花市钢笔书法大赛的一等奖,而他的钢笔微书作品,也机缘巧合被书法界朋友得知,开始面向社会展出。他的钢笔微书小扇面,入选了“中国首次赴日硬笔书法作品展”,从国内走向世界。

邮票上写下6100个字

他刻的乐山大佛仅1.2毫米高

郭月明告诉记者,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报道,称匈牙利的微书大师埃曼·拉约浦在一枚小小的邮票上写了3000个字母,引起世界轰动。“字母比汉字简单多了,他能写那么多,我们中国人也可以。”于是,郭月明也在邮票上写字,结果一写就写了6100多个汉字,打破了世界纪录。

显微镜镜头下的《微雕乐山大佛》

微书技艺逐渐成熟后,从上世纪90年代起,郭月明将更多精力放到了微雕上。没有钱买材料和刻笔,他就买来工业用针,自己磨成平口或者斜口的刻刀,嵌入筷子或者竹枝做成刻笔。而雕刻的材料,金属、头发、兽毛、兽骨、石头、木材应有尽有。1992年,郭月明在北京办展,继微书作品后,他的微雕作品再次引起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

多年来,郭月明在显微镜下创作了多个微雕作品,火柴棍上雕刻的《清明上河图》、针孔里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粒米上刻100只熊猫的《中华百宝图》……这些注入了无数心血与汗水的作品让人叹为观止,也让他在第十四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评选中荣获国际金奖。

最近几年,与乐山渊源颇深的郭月明多次来到乐山,在朋友家中长住。在这期间,他游览乐山大佛,并完成了作品《微雕乐山大佛》。“当时我看到有报道,世界上最大的佛有71米高,就是乐山大佛,而最小的佛只有9毫米高,我心想,我能刻得比这还小。”于是,郭月明开始在象牙上雕刻乐山大佛,他挑战自身极限,将雕刻作品的大小压缩了一次又一次。终于,用1年零8天的时间,郭月明完成了这件仅有1.2毫米高的作品。

郭月明现场展示创作过程

在布展现场,记者看到了这件《微雕乐山大佛》。显微镜下,郭月明雕刻的乐山大佛栩栩如生,端坐于凌云山前,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精美的作品让人大开眼界。

弥补去年没来的遗憾

今年旅博会将展出18件作品

从1966年到2015年,49年的摸索和沉积,让郭月明的微雕技艺日趋成熟。他获得了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金奖,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11年12月20日,经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批准,他获得了“四川省民间艺术(微雕工艺)大师”称号。此外,他还开办了攀枝花微雕艺术馆,发扬和传承微雕技艺。

“乐山历史底蕴浓厚,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上出了很多名人。对于创作者来说,这里的文化艺术氛围很好。”郭月明告诉记者,去年乐山举办首届旅博会,朋友就邀请他前来,但因为时间不合适,他最终没能来参加。

今年,乐山举办第二届旅博会,郭月明带着18件作品到乐山“助阵”,他告诉记者,这也弥补了他去年没能来的遗憾,心里非常高兴。“展出会持续到国庆假期,我也会在现场进行创作展示,欢迎更多的朋友来感受微雕艺术。”郭月明说。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