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壮族春节习俗

  壮族过除夕和春节与汉族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异。除夕前,家家户户赶好买年货,打扫房屋,洗衣服,贴春联、年画,杀鸡、宰猪、宰羊,供祖神,守岁迎新。

  除夕晚煮年粽,粽分大中小三种。大者重数斤,称“凤皇”(皇粽),作祭祖专用;中者一斤左右,小者仅二三两,称“凤勒”(子粽),均作春节食品和礼品。每家均杀大阉鸡祭祖祭神。若杀鸡数只,则对半于牛栏灶房处割血,只杀一头猪,多于牛栏处割血,意为给牛、灶两神血祭。去毛时,鸡屁股处须留一根羽毛,全鸡煮熟,然后供祖先,以志先人曾茹毛饮血之艰辛。吃团圆饭时,凡年内有父母去世或有人因事外出未能回归的人家,餐桌必留有座位并摆他们的碗筷,以示共享团圆。

  晚上守岁,称为“守鸡嘴”。当晚各家须留火种,称“波肥”(火父),在一根坚硬木头的一端系上小粽把,另一端插于灶灰中使其慢燃不熄灭,直至初三或十五,以示日月长久。清代桂西一带除夕盛行“用鸡卜定来岁之丰凶”的习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