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的气质与风情




香云纱是广东的特产,本名莨纱、莨纱绸是莨纱与莨绸的合称,北京称为靠纱。是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源于明清时期,盛产于佛山。它以江浙一带的白色丝绸为胚材,以薯莨这一植物为染料,经几十道工序染整而成。它从广东风行全国,以它的清透舒适和优雅效果,一度成为大户人家夏天服装的首选面料。屈人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广之线纱与牛郎绸,五丝、八丝、云缎、光缎,皆为岭外京华、东西二洋所贵”,香云纱最早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感觉上,香云纱是哪种女人穿的呢?陆小曼应该是一个,王映霞也应该是一个。不算华贵,但非常讲究,有点慵懒,有点颓废,很女人,很私密,文艺味道重,但又不是文学……可能是宋家三姐妹的居家衣服。





▲ 穿着香云纱旗袍的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件极受偏爱的香云纱旗袍:立领,短袖,右衽,黑色,通长130厘米,通宽85厘米,下低开衩,手工缝制。

晚年的宋庆龄甚至因为身体渐渐发福,将喜欢的香云纱旗袍两侧拼接放大后继续穿着。据后来宋庆龄周边朋友的回忆,宋庆龄一直是香云纱的忠实用户。而这件香云纱旗袍也被永久的收藏在了上海宋庆龄故居。




▲ 宋庆龄的香云纱旗袍,现收藏于上海宋庆龄故居



用“香云纱”的精美面料和精致的手工营造出的大气典雅、端庄华丽。














冰心在《寄小读者》里写,“她母亲穿一套青色香云纱的衣服,五十岁上下,面目蔼然,和她谈话的态度,又似爱怜,又似斥责。”在冰心笔下,香云纱是匹配温和女性气质的最佳材质,传递了一份让人动情的温柔。











“个人住在个人的衣服里”,张爱玲把香云纱融进了笔下人物的性格中,也让更多人了解了这种材质。《沉香屑·第一炉香》里写过,“那人的背影,月光下看得分明,穿着白夏布衫子,黑香云纱大脚裤。因为热,把那灵蛇似的辫子盘在头顶上,露出衣领外一段肉唧唧的粉颈。” 《金锁记》里写过,“七巧穿着白香云纱衫,黑裙子,然而她脸上像抹了胭脂似的,从那揉红了的眼圈儿到烧热的颧骨。”









▼ 气质如兰











▼ 风姿绰约












▼ 闻香识趣












▼ 心有灵犀









▼ 青涩懵懂



▼ 雅俗共赏






















▼ 经典时尚









川端康成的《雪国》提到日本雪乡的一种面料,叫绉纱。农民们在雪地中缫丝、织补,又在雪水里漂洗,然后在雪地里晾晒。制成的衣服在夏天会很凉快,因为沁入了冬天的寒冷。








而在中国广东珠三角,也有一种异曲同工的面料,莨纱(香云纱)、莨绸,它们的晾晒染整,要涂抹泥巴和经阳光曝晒,也被视为非常爽滑的面料。







莨[làng]纱(香云纱)和莨绸的染整过程是一样的,但莨纱使用的坯料为白坯纱,使用纱罗织造工艺,有明显的孔眼,穿起来透气。莨绸是用绸缎作为坯料,透气较差但垂坠感更好。莨纱与莨绸,各有所长。







“莨”是莨纱莨绸染色的原料,叫薯莨,为两广山地比较常见的植物,取其根茎榨汁即可成为染料。







薯莨汁液,为红色,泡沫丰富,液体粘稠。薯莨液不仅附着在纱绸纤维上,而且薯莨的单宁物质还会与纱绸纤维发生一些反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色牢度。






过莨水。把纱绸浸入薯莨液里,抚弄拍打,让纱绸充分吸收薯莨液即可捞起。几十次浸莨水之后,白色的坯料就变成红褐色。






在平整的草皮上晾晒纱绸。拉得绷直,让太阳照射更充分和均匀。向阳的一面是保持不变的,随着薯莨液的向上蒸发并停留在向阳面上,向阳这面颜色比背阴一面积累更多单宁,所以颜色会深很多。






压上竹竿,以防风吹起。晒干之后,再拿去过莨水,后再晒。如此反复几十遍。







在晒过莨的纱绸上涂抹河泥,向阳的、颜色更深的那面朝上,工人们往上面涂上了厚厚的一层泥土,又厚又均匀。对折后,在阴凉的沙地上妥当地排列。泥土里的金属元素会和单宁反应,深褐色变成黑色。







洗掉泥土,再拿去草地上摊平晒干。这样,莨纱绸的染整工序就完成了。







很少有其它面料也像莨纱绸这样,如同农作物一般需要阳光和泥土。纱坯、天气、泥土的不同,造就了莨纱品质的不同,世间也没有两块一样的莨纱或莨绸。










莨纱绸的深沉色调,包含着自己的优点,又显露了缺点。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能遇到合适的人。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