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的歌谣

古往今来,火把节之夜的狂欢,不知驱走了多少烦恼和优愁,不知带来了多少欢乐和幸福。从古到今在火把节之夜传唱的歌谣数不清道不尽,它穿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的时空,从古传到今,它展现的是彝族儿女战胜天灾人祸,与自然斗,与人斗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风骨。火把节的歌谣—小孩唱着它走向未来;青年人唱着它走向社会;老年人唱着它走向祖先居住地。
  火把节随着彝族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千百年来一直在彝族人民的手中燃烧成一条火的历史长河。火把节的歌谣一直在彝族人民口中传唱着,唱了一代又一代。歌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歌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歌唱美好幸福的生活。
  火把节可以说是彝族千百年来精神文化的载体,它的赞歌、它的传说、它的仪式,集中反映了不同历史层面的彝族精神文化的精华;也是不同时期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同时,它也是彝族与其他民族交往交流的最佳方法之一。
  彝族人民善于用歌谣来表达感情,男女老幼均喜唱歌,无拘无束,开口即歌,一唱百和,大凡生产劳作、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仪式均离不了唱歌。以歌唱作为自娱自乐、自我教育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彝族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最直接地反映了广大彝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追求和向往。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反映了彝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这些歌谣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其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曲调优美;或热烈奔放,或低沉缠绵;情调各异,动人心弦。诗人何其芳曾称赞彝族民歌“很有特别的色彩,就象在遥远的寂寞的山谷中忽然出现的奇异的迷人的音乐。”
  根据演唱的场合和所表达的内容,彝族民间歌谣一般分为创世歌、劳动歌、祭歌、战歌、酒歌、情歌、丧歌、儿歌、节日歌、哭嫁歌等。节日歌是彝族民间节日中所唱的特定的歌谣。彝族的民间节日颇多,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特定的歌谣,这些歌谣与节日本身息息相关,是节日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在这些众多的节日歌之中,尤以火把节的“都荷”
  最为着名。
  火把节堪称歌的海洋,“都荷”是火把节歌谣的总称,曲调极多,风格迥异,内容极为丰富。
  火把节的歌谣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很有民族特色的部分。
  从内容来看,有祭火神的古谣;有火把节习俗歌谣;有火把节男女对唱的情歌;有歌颂火把节的颂歌。
  从形式来看,有用彝语演唱的;有用汉语演唱的;有用彝文写成的;有用汉文写成的。一般来说,凉山地区多用彝语演唱火把节的歌谣,云南和贵州地区则有用彝语演唱的,也有用汉语演唱的。
  火把节的歌谣,经过千百年来的不断完善和提炼,留下来的都是精华。从远古一代一代传下来,又一代一代传下去。
  从民间文学角度来看,习俗歌谣是民间文学作品中最有影响力和群众基础的部分,从老年人到小孩子都会唱。在民间一般认为会唱会跳是一种智慧和精神的表现,也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侧面反映。大家知道,在民间往往通过这种集体活动增进感情。民族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被年轻人认可。
  从诗歌角度来看,火把节的歌谣有五言、七言、八言、九言。有些段落押韵。
  从修辞角度来看,火把节的歌谣有夸张、拟人、顶针、比喻。
  值得一提的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亲眼目睹了彝族火把节的壮观场面,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许多有关火把节的诗、词、赋。
  这部分诗、词、赋对研究火把节和了解火把节习俗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因为它是旁观者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对火把节审视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填补了不同历史时期彝文对火把节记载不明的空白;也补充了史志对火把节的记载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且,这部分资料还不少,本书只能选录部分加以介绍。
  总之,火把节期间有唱不完的民间歌谣,有跳不完的民间舞蹈,有讲不完的民间传说。有关火把节之颂歌,不仅有彝族千古传唱的歌谣,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写下的诗词。
  这些诗词一方面可供大家欣赏独特的彝族火把节习俗之内容,另一方面能起到“以诗证史”的作用,即从诗词补证史志所载之火把节的历史与习俗。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我们也不能不说过去文人的某些说法有些是带有一定的偏见的;不过,我们应该用历史的客观的眼光去欣赏这些诗作才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方志中火把节的诗词,有些汉字是方言俗字或独撰字。
  根据彝族火把节歌谣的流传方式,我们将其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流传在民间的被广大彝族人民群众熟悉并掌握的世代传唱的歌谣,它是彝族民间文学的精髓,对研究彝族文化、民俗,及意识形态领域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二部分是记载于史志中的歌谣,它们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汉族和其它民族,这对研究彝族的历史和文化都有参考价值。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