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成为文人的时尚

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赏月的风俗。隋唐之后,随着人们对天文知识和自然规律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月亮“夜明之神”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皇室贵族对月神祭祀的独有权逐渐消失。《唐逸史》记载:“罗公远,鄂州人。开元中,中秋夜侍明皇于宫中玩月。”《梦粱录》中说:“(中秋)此际金风荐爽,雨露生凉,丹桂飘香,银m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琅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玩月就是赏月的意思,这虽然没有轻浮的含义,但与以前祭月的神圣不可同日而语,说明月亮开始走进普通平民百姓中。
  虽然唐朝还没有中秋节,但由于唐人的浪漫和崇尚自然的天性,中秋赏月已成为当时文人墨客的时尚,文人们将清秋明月视为可赏可玩的奇观,吟颂中秋明月的诗歌寻常可见。张枯《中秋玩月》云: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秋月常常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白居易的“三五夜中新月色,一千里外故人思”。
  据统计,唐诗中有九十多首关于中秋的诗歌,足以说明唐朝文人赏月的风气之盛。
  月宫中原来有三个角色—神仙嫦娥、宠物蟾蛤和玉兔,在唐代又多了一个角色—流放犯吴刚。据唐代《酉阳杂俎》记载: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求仙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这棵树随砍即合,伐桂,成为吴刚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