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之路 中国茶叶向全球的传播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漂洋过海后,演变为日本的抹、英国的红茶,并且重新进入中国。在当今中国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抹茶糕点、抹茶饮料、英式红茶等饮料及食品。面对着琳琅满目的茶叶制品,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一个道理:文化只有经过交流,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茶叶与日本国粹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到了唐朝,饮茶之风已经兴起,茶叶成为生活日用品。在此基础上,唐代名士陆羽写出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茶叶的著作《茶经》。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茶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本原先既无茶树,也无饮茶的习惯。唐代,日本掀起了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大批日本使节、僧侣扬帆渡海,前来中国学习文化,并把中国文化带回到日本。在这样的背景下,饮茶的方法和茶树的种籽也就传到了日本。崇尚唐朝文化的嵯峨天皇(810年—824年,年号弘仁)就非常喜好饮茶,他不仅下令种植茶树,而且还像唐朝士人那样品茶作诗,抒发雅兴,留下了“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的诗句。当时日本人饮茶的方式,也与陆羽在《茶经》中所介绍的一样,即先将茶叶加工成茶饼进行保存,喝茶时将茶饼碾成粉末,放入沸水中烹煮,而且往往要加入盐等调味品。所以诗中有“捣香茗”之句。在嵯峨天皇的大力推动下,日本贵族中出现了模仿中国人品茶的风潮,后人称其为“弘仁茶风”。

但弘仁茶风仅在上流社会中盛行,而没有扎根到社会底层,所以嵯峨天皇去世后,饮茶之风就在日本急剧衰退了。300多年后,一个名叫荣西的日本僧人来到宋朝统治下的中国。此时的中国,不仅饮茶之风已经广泛普及,而且饮茶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不再将茶叶放在水中直接烹煮,而是采用“点茶”的方法,即先把茶叶末放于茶碗中,然后注入沸水,再用茶匙搅拌。此外,社会上还流行品评茶叶质量及烹茶技艺的娱乐活动,称为“斗茶”。在这样的背景下,荣西于1168年、1187年两次渡海入华,到过明州(今浙江宁波)、杭州、天台山等地。荣西离开中国时,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在好几个地方。

中国的茶、饮茶方式、斗茶风气、茶具等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到了16世纪,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茶道。

 

 

茶叶与英国习俗

欧洲人是在16世纪开始获知茶叶的,但最初向欧洲介绍茶叶的并不是那些初到中国沿海的葡萄牙人,而是一位名叫拉木学的意大利学者,尽管他本人并没有见过茶叶。拉木学在1559年出版的一部书中写道,根据一个波斯人的说法,中国出产一种被称为茶的植物,用水烹煮,可治多种疾病。而最早将茶叶输入欧洲的则是荷兰人,时间大约在1610年。茶叶引入荷兰后,饮茶随之而起。荷兰是欧洲最早开始出现饮茶之风的国家。

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人通过翻译其他欧洲人的著作而开始认识茶叶。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驻日本的一位职员,写信给澳门的一位同事,请他代购“一罐上等好茶”。这可能是最早提到茶叶的英国人。17世纪中期,茶叶已通过各种途径输入英国。1657年,英国伦敦的一家咖啡店打出这样的招牌:在英国,由于茶叶“非常稀罕,十分珍贵,每磅售价高达6—10英镑,所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贵奢华的象征,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从现在起,本店首次向公众出售茶叶及茶叶饮品”,“价格仅为每磅16—50先令”。

正当饮茶之风在英国盛行起来的时候,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凯瑟琳是英国第一位喜好饮茶的王后,她使饮茶成为宫廷生活的一部分。也正因为如此,英国东印度公司于1664年特地精选了一批茶叶进献给英国国王。在凯瑟琳的倡导下,英国女子也以饮茶为时尚。这样,饮茶之风以更快的速度风靡英国。

18世纪前期,茶叶已由奢侈品转变为大众饮品,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饮茶成了英国人的日常习惯,英国因此而成为“饮茶王国”。19世纪中期,饮用下午茶的风尚在英国蔓延,最终发展成英国人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不过,由于自然及文化的原因,英国人更偏爱经过发酵的红茶。他们还喜欢在茶中添加糖和牛奶,从而调制出别具英伦风味的茶饮。

 

 

茶叶与美国革命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班牙人、法国人、荷兰人等纷纷横渡大西洋,踏上北美洲,建立起殖民地。英国人是从17世纪开始大规模移居北美洲的。到了18世纪前半期,形成了13个英属殖民地。来自英国的移民,不仅带来了母国的饮茶习惯,而且开始经营茶叶贸易。由于茶叶逐渐成为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日用消费品,英国政府因此而将茶叶视为重要的税源。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汤姆逊税法》,决定在北美各港口对众多从外国进口的货物进行征税,其中包括茶叶。该税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居民的激烈反抗。1770年,英国议会被迫废除《汤姆逊税法》,但保留对进口茶叶征税。结果导致茶叶走私的猖獗,大量茶叶从荷兰被偷运到北美殖民地。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东印度公司先将茶叶从中国运到英国,然后由英国或北美的中间商转运到北美殖民地,并向政府交纳高额税收。而在全球茶叶贸易的竞争中,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劲敌是荷兰人。177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库存的茶叶大量积压。为了挽救东印度公司,英国议会于1773年通过了《茶叶法》,允许东印度公司不通过中间商,直接向北美销售茶叶,并对每磅茶叶仅征收3便士的进口税。《茶叶法》出台的目的,是要降低茶叶在北美市场的销售价格,从而击败来自荷兰的茶叶。按理说,《茶叶法》可以使北美殖民地人民享受到更加便宜的茶叶。但北美殖民地人民却担心,英国东印度公司以垄断茶叶销售为开端,进而逐步垄断其他商品在北美的销售;更加重要的是,英国议会通过诱使殖民地人民接受《茶叶法》,进而接受英国议会对殖民地的立法权和征税权。

这样,《茶叶法》引起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1773年12月16日夜,一群波士顿居民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将船上所载茶叶全部倾入海中,使波士顿港成了“茶海”。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倾茶事件,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宣布脱离英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这样,在太平洋的东海岸,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来自太平洋西海岸的茶叶在其中起了独特的作用。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