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统制剂方法(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定坤丹制作技艺、六神丸制作技艺、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夏氏丹药制作技艺、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

2013-12-09 0 反馈

中医传统制剂.jpg

达仁堂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仁堂制药厂

清宫寿桃丸系天津达仁堂制药厂独家品种,原名“蟠桃丸”,由人参、当归、地黄、枸杞子、分心木等多种名贵药材组成,具有补肾生精、益元强壮作用,且药性平和,是清朝“古稀天子”乾隆的御用秘方,最早的记载见于《清宫医案》的乾隆朝医案中。

达仁堂始创于1912年,脱胎于自雍正朝开始供奉御药的“乐家老铺—同仁堂”。清王朝灭亡后同仁堂停止了御药供奉,但当时末代皇帝溥仪作为伪满政权代言人仍从“乐家老铺 — 达仁堂”购药,由此“蟠桃丸”的宫廷秘方和传统制剂工艺,通过达仁堂的发展传承下来。但是,该药的生产在“文革”时期受到了极大影响,大部分生产及技术资料遗失。为了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1982年初,经陈可冀院士主持的“清宫医案研究室”进一步研究证实,该药不仅疗效显著,而且确为清代乾隆朝御用秘方。

天津达仁堂享有“蜜丸王”美誉,其炮制技术和选材标准始终遵循传统。清宫寿桃丸坚持清代宫廷制药的选料方法和原则,以优质药材入药,遵循古法炮制技艺,使得清宫寿桃丸达到宫廷秘制药的水平。清宫寿桃丸成为补肾益元、补气益血、延缓衰老的滋补上品。


定坤丹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谷县

定坤丹为妇科综合治疗制剂。系清代乾隆年间中医妇科制剂中的一大珍品。属于“古方所未备,珍秘而不传”的国家级保密处方。

据载,清乾隆四年(1739),太医院集全国名医编修《医宗金鉴》,乾隆命将宫妃郁血病列入研究内容。众御医很快据竹林寺僧《竹林女科证治》中“补经汤”一方,删减增补,拟出一个处方,施之临床,屡试屡效。定名为“定坤丹”,取“坤宫得到安定”之意,专供内廷使用。后定坤丹处方辗转落入广誉远前身“广升药店”,作为山西的独特产品流传下来。

定坤丹主要原料有:人参、鹿茸、当归、熟地、砂仁、红花、三七、于术、香附、阿胶、五灵脂、元胡等,共计二十多种珍贵中药材组成。具有补血、敛血、调经、安胎、解郁、柔肝、缓中、止痛、行淤、舒气、和胃、醒脾等功能。选料珍奇,配伍精当,治疗范围相当广泛。除了有调经活血之效外,兼有补气生血、疏肝解郁、镇痛、止带等作用,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六神丸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黄浦区

六神丸肇始于雷氏传人雷子纯。清同治年间,雷氏传人雷滋蕃得六神丸方,扩大生产,声誉日增。现为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的著名特色品种,是国家保密品种,也是国家一般中药保护品种,1979年、1984年和1989年三次获得国家金质奖。

六神丸应用独特的中医药配伍理论:所用药材不是最常用的植物类药,而是动物、矿物类药,且有一定毒性,只有深谙中医药理论精髓的医家圣手才能开出这样的配方,既保留毒性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又降低毒性药材的毒副作用。和其他传统中药比,六神丸具有剂量小、起效快的特点。服用剂量仅以毫克计算;其他传统中药通常一个疗程需用周、月来计,而六神丸服用过后一天半日就可发挥作用。

在技艺上,六神丸从选材到“泛丸”(即制丸)由人工完成。其选材十分严格,珍珠选用港濂珠,不用老光珠;麝香必用“当门子”,即是指麝体下腹部腺香囊中成颗粒状者的干燥分泌物,质优价贵。采购蟾酥的时间大都在春秋雨季,直接向乡农收购,由老药工指导刮取蟾酥浆。“泛丸”则是通过成型、起模、打光等纯手工制法,使微丸具有圆整度、光亮度高及崩解速度快的特点。“泛丸”是中药的传统工艺,但要泛制成如六神丸这么小(如芥菜籽)的丸药,一般难以做到,彰显其技艺独特。其制作工序按采购、炮制、选配等步骤分解下去,制药工各司其职,相互间不允许打听。各岗完成原药后,再汇总到传人手中,由传人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完成最后的合成。


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江阴市

致和堂膏滋药是江苏省江阴市柳致和堂的传统中药产品,主要用于冬令进补。

致和堂膏滋药的特色是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品种多样。一是选用古代经典方和柳宝诒的验方,或适当加以调整。二是绝大多数为当代名中医经过诊断开出的处方,膏方的配药、用量,严格按照进补者所在地区、年龄、体质及病情等不同情况合理配制。膏方用药地道,采用上等药材,杜绝以次充好。不少药材从产地直接购进。在用药分量上做到足斤足量。三是严格采用传统工艺流程,膏方制作经过药料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存放等特定程序和严格操作过程,原料加工采用传统工艺,不添加任何化学药成分。操作全凭经验掌握。每道制作过程都由经验丰富的老药师严格检查监督。

柳宝诒是晚清名医,1890年创办柳致和堂药店,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柳致和堂药店自开设至今,虽几经改名,但从未间断应用传统制作工艺制作膏滋药。1980年恢复致和堂原名。多年来,经过师徒相传,涌现出一批全面掌握膏滋药熬制工艺的高手,江苏大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有五十多家药店始终坚持用传统工艺制作膏滋药。


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南通市

季德胜蛇药系由江苏省南通市著名蛇医专家季德胜先生祖传6代秘方发展而来的传统中成药。1954年,季德胜毅然决定把季氏家族6代人心血凝成的蛇药秘方献给人民政府,先在南通中医院小批量生产,1957年由市政府指定南通制药厂独家生产。至今五十余年从未间断。季德胜蛇药从家庭手工生产通过不断改良过渡到工业化生产,制药技艺由工序严谨的原药材前处理加工技艺和成药的后道特色工艺集合而成,制作技艺日臻完善,传统工艺的精华依然保留,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销量稳步增大,用户遍布全国各地,并逐步进入海外市场,尤其在东南亚诸国享有较高声誉。20世纪60年代曾作为抗美援越战备物资源源不断通过胡志明小道为越南人民军和游击队疗伤解毒,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将该药品作为战备用药。

目前,季德胜蛇药已收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在全国广泛应用。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是骨伤科外用敷贴的传统硬黑膏药制作技术,因其研制的膏药疗效显著而名震江南,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中的佼佼者。其创始人朱养心于明天启年间在古杭城胥山(今吴山)脚下开设“朱养心药室”(原称“日生堂”),专门从事骨伤科治疗,影响遍及江、浙、沪及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朱养心传统膏药目前尚保留的主打产品有朱氏狗皮膏、万灵五香膏、五香伤膏、童禄膏、消炎红膏药、清凉膏等,尤以狗皮膏最为著名。这些膏药配方独特,纯传统手工操作。严格按照选料、炸药、下丹、收膏、去毒、烊膏、摊涂、加药等十余个步骤进行,工艺繁杂、技术精湛。特别是要求掌握炼油环节中“挂丝”、“滴水成珠”,收膏“老嫩度”及摊膏中“菊花心铜锣边”等关键技术。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是由传承人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其后人一直秉承“专注伤科”的经营理念与“勤勉精进”的祖训,精心传承与保护传统膏药产品与制作技艺,不断在专科领域内做精做强、发扬光大。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具有杰出的中药学价值、文化价值、民俗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祖国中药文化的宝贵遗产。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西医药的普遍运用,传统膏药应用减少,其传统制作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亟待加强保护。


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福建省漳州市

片仔癀始创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世宗的一位御医因不满朝廷,逃离京城,辗转到福建漳州,隐姓埋名,在漳州东郊璞山岩寺出家为僧并悬壶济世,用宫廷配方及独特工艺精制出既可外敷、又可内服的药锭。因其疗效显著,切一小片即可消肿退癀(“癀”是闽南方言,意为热毒肿痛),故名“片仔癀”,具有消炎、解毒、镇痛等功能,主治范围也由外科疮疡而扩大到治疗肝胆疾患。数百年来,片仔癀随漳州民众迁徙移居南洋而走向海外。

1992年,片仔癀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保密局列为绝密的国家重点保护中药制剂,其处方与制作工艺至今未曾解密。

  

夏氏丹药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京山县

炼丹术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的方术。中国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在中医传统制剂基础上将药物加温升华发展为炼丹术。炼丹术所制成的药物有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者至今还很有医疗价值,内服则由于其毒性较大而逐渐被淘汰。

炼丹一直被披上神秘色彩,其实验方术大多失传,然而在湖北,以夏大中、夏小中为代表性传人的夏氏家族至今却仍延续着这一古老的制药方法,通过烧炼矿物类药物以制造“白降丹”。夏氏炼丹术炼出的丹药是一种外用药物。

外科常用的丹药有红升丹、白降丹两种。所谓“升丹”,就是在炼丹时罐口朝上,谓之“升”;反之,罐口朝下,就是“降”,炼成的称“降丹”。白降丹具有拔毒消肿、去腐杀虫之功效。现代多用于蜂窝组织炎、慢性骨髓炎、全身各部的化脓性感染等疑难病症。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先进制药工艺冲击传统的炼丹术,夏氏炼丹术面临濒危状态,亟待抢救。

  

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

马应龙传统制药技艺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河北定州,历经14代人的传承,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当初,创始人马金堂潜心研究,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药技艺,制成眼药。历经清朝、民国时期的砥砺发展,新中国成立时,马应龙第十三代传人马惠民任马应龙制药厂(后改名为“武汉第三制药厂”)厂长,在古方验方的基础上遵循传统制药技艺,生产眼药、痔疮药等多种药品。1995年,武汉第三制药厂更名为“马应龙药业股份集团有限公司”,马应龙传统制药技艺得以延续保存和弘扬。

马应龙制药技艺有其传统的特色和规范,从选材、炮制、配料到成药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程,独成一家。选材唯真唯优,忌劣忌假,且所采用的药材十分名贵。在制药过程中,器皿的卫生、原料配合投放的先后顺序、药物的细度成色都要严格掌握。因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不同,炮制原料的方法各有差异,对药物的盛放有苛严的要求,所使用的盛器质地各异,种类繁多。马应龙传统制药技艺对外界绝对保密,在家庭内部也只单传长子长孙,或择优相传,数百年来从未违例。

马应龙传统制药技艺流程复杂,工序细腻,堪称我国中药传统生产工艺的代表,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开发价值和实用价值。由于现代生产技术给手工作坊式的传统制药工艺带来巨大挑战,从而引起传统工艺失传,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博罗县

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是以岭南地区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为背景,采集多种地产药材,经过蒸馏、过滤、配制等工艺而制作的一种疗效显著的多用途油剂。它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罗浮山道家医药为源头,以岭南医药学为特色,其制成品百草油在岭南地区和海外华人中被广泛应?用。

百草油处方来源于晋代医药学家葛洪。他针对罗浮山森林茂密、空气潮湿、瘴气密布的特点,采集罗浮山多种名贵草药,炼成百草油,解除民众疾苦。明代罗浮山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将百草油处方加以整理,加工定型,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百草油处方和技艺由罗浮山道士代代相传至20世纪初期,因战乱流落民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赤脚医生叶国经等收集研制百草油技艺,并创办药厂,实现批量生产。技术人员陈新泉和廖志钟在继承传统制法的基础上,研究和优化关键工艺参数,使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不断发展和提高。

罗浮山百草油由68味中草药提取的百草精加11种植物精油配制而成。具有祛风解毒,消肿止痛、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各种风毒、湿毒、热毒、暑毒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安全性好。

罗浮山百草油是岭南地产药物的代表,具有特殊的技术价值和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它的研制、传承和发展见证了岭南地产药物的发展,对研究岭南医药和罗浮山百草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由于外国品牌的类似产品大肆涌入,罗浮山百草油的市场在萎缩,主要限于两广地区年龄稍长的人群使用,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威胁。


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

保滋堂创立于清康熙八年(1669),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商务部首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创始人潘务庵本着以诚信立业的理念,根据民间验方首创保滋堂保婴丹,成为治疗小儿急惊风的良药,并传承至今,远销海外。

保婴丹的处方由26味药组成,虽命名为“丹”,实际上却是散剂,特别适合治疗小儿急惊风等疾病。

由于保滋堂保婴丹坚持尊古、继承的中医制药理念,从组方、药效、剂型乃至包装,都一丝不苟,尊用古法。因此在海内外深受欢迎,被广大华侨称为“古方正药”。

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术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蜡壳包装散剂”,有效地防止了药品受潮,便于长期保存和取用。

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保婴丹只供外销,内地市场一片空白。保滋堂保婴丹传统制作技艺在国内处境尴尬,濒临失传,亟待挖掘和保护。


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南岸区

桐君阁创办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百年来,历代桐君阁人秉承“仁心仁术”、“草木皆春”的职业道德观,以“君子自重,蹈矩循规;业精于勤,象仪畏威”的店规古训规范员工言行。其独特的中成药制作工艺,师徒相传,精选药材、遵古炮炙、循方制药、追求疗效,药真价实,诚信经营。从最初的“前门开店、后门制药”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现已能生产12种剂型、250个品种的包括内服、外用,门类齐全的中成药生产经营企业。民间称颂“老牌桐君阁、精制中成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中成药制作工艺正经受经济大潮的洗礼。老药师、老药工身传口授的精湛制药技艺正在消亡,更需要年轻一代制药人刻苦钻研,继承发展。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