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家河民歌

2013-10-11 0 反馈

吕家河民歌.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

吕家河民歌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吕家河村,这里几乎家家都有唱歌人,歌手遍布全村的山山岭岭。吕家河地处湖北、河南、陕西几省交界处,深受巴楚文化、秦楚文化及当地道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民歌在流播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色。

吕家河民歌历史悠久,早在周宣王时即已广为流传。它分阳歌、阴歌和长篇叙事诗等几大种类,现在搜集整理出的吕家河民歌达五千多首,记录的曲调也有79种。阴歌又称“孝歌”、“丧歌”、“待尸歌”,可以分为歌头、劝善歌、翻田埂、还阳歌四大部分,它专用于丧事,一般在夜间演唱,所以也叫“夜锣鼓”。除阴歌外,其他民歌皆称“阳歌”。阳歌与日常风俗紧密相连,按其题材内容可分为喜庆歌、灯歌、劝酒歌、祝寿歌、劳动歌、儿歌等。长篇叙事诗是一种具备故事情节的唱本,主要作品有《龙三姐拜寿》、《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雪梅吊孝》等。这些歌可以作阳歌演唱,也可以作阴歌演唱,只要变换曲调即可。据初步统计,目前吕家河流传的长篇叙事诗在15部以上。

吕家河民歌中占绝对优势的是徵调式,其次是宫调式。旋律构成以五声音阶为主,戏曲调等极个别民歌为六声音阶。其中虽存在徵调式以“徵—羽—宫”和“徵—宫—商”两种“三声”、宫调式以“宫—角—徵”三声为骨干音的情况,却并不十分明显。在曲体结构方面,吕家河民歌以三句体为特色,三句体与四句体的作品数量大致相当。吕家河民歌的代表性作品有《闹五更》、《站花墙》等。

南北交融、东西荟萃的吕家河民歌内容广泛,体裁多样,唱腔丰富,表达方式灵活,其中含有秦腔楚曲的艺术因素,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具有秦楚文化和中国民间音乐等方面的研究价值。目前,吕家河民歌发展陷于停顿,生存岌岌可危,亟待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