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小曲

2013-10-11 0 反馈

秦安小曲.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秦安县

秦安小曲又称“秦安老调”,主要流行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市秦安县及周边地区。据说这一西北民间曲艺样式形成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

秦安小曲采用秦安当地方言演唱,表演时或由一人自弹中三弦伴唱,或由两人分持三弦与摔子(铜质碰铃)对唱,或由多人分持三弦、摔子、四片瓦等乐器轮唱。其唱腔属于曲牌联缀体,有“大调”、“小调”之分,常用的曲牌包括【越调】、【越尾】、【穿字越调】、【四六越调】、【背宫】、【背尾】、【单背宫】、【三道蔓】等四十多支。秦安小曲的唱词多为长短句,也有五言、七言、八言、十言等句式,使用长短句式的曲牌有【岔儿曲】、【降夜香】、【前悲宫】、【马头调】等,使用七言句式的曲牌有【上数落】、【裙子调】、【诗篇】等,使用八言句式的曲牌有【乐一乐】等,使用十言句式的曲牌有【下数落】等。曲词文字精练,节奏感强,一般一韵到底,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词曲格式严谨,结构完整,每支曲牌的句数、每句的字数都有严格规定,不能违反。

秦安小曲的传统曲目系不同历史时期累积而成,除了相传由该曲种首创者胡缵宗采用【四六越调】创作的《玉腕托帕》外,还有清代嘉庆年间张思诚创作的《小登科》、《昭君和番》、《重台赠钗》及民国以来广泛传唱的《伯牙抚琴》、《王祥卧冰》、《状元祭塔》、《百宝箱》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秦安小曲被打入“冷宫”,发展停滞。80年代以来,秦安小曲的老艺人日益减少,爱好者也所剩无几,这一西北民间宝贵的曲艺形式正面临生存危机,随时可能消亡,亟待抢救保护。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