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南词

2013-10-11 0 反馈

四明南词.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波市

四明南词俗称“四明文书”、“宁波文书”,主要流传于宁波、上海等地。它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宁波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四明南词行会组织,其中最有名的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丝竹歌咏班”。班中一批人称“五公座”的演员技艺超群,是四明南词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在观众中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们将传统书目中的精彩章回改编为“折子书”演出,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四明南词用宁波方言说唱,演员集唱、奏、念、白、表于一身,表演上注重对人物动作的模仿,要求较高。唱词基本为七言句,多用【懒画眉】、【三五七】等曲牌和腔调。四明南词的音乐清丽幽雅,唱腔总称“书调”,基本唱腔包括“赋调”、“词调”和“平湖调”三种。其中“赋调”紧凑流畅,多用于叙事;“词调”婉约缠绵,多用于表现哀怨激越的情绪;“平湖调”活泼明快,多用于表现欢快豪放的情绪。三种曲调又各有丰富的花腔变化,对其他宁波曲艺曲种如蛟川走书、唱新闻等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四明南词演出通常采用双档形式,两位演员一人自弹三弦说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的演出表演者增至五人以上,另外再加入琵琶、二胡、笙箫等伴奏乐器。四明南词有文书、武书之分,文书重说白,武书重唱工。传统曲目包括长篇作品和短篇作品两类,《珍珠塔》、《因果录》《玉蜻蜓》、《大红袍》、《玉连环》、《丝发缘》、《六美图》、《合同记》、《盘龙镯》等是长篇曲目中的经典,《西湖十景》、《八仙上寿》等则是短篇作品的代表。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原有的四明南词演员纷纷转行,仅存的几位老艺人也都已年逾古稀,导致这一优秀的地方曲艺曲种后继乏人,在此情势下,对它进行抢救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