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号子(长海号子、象山渔民号子)

2013-10-11 0 反馈

渔民号子.jpg

长海号子

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长海县

长海县是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长海号子是海岛居民在进行海上贸易和捕鱼等劳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劳动号子,主要流传于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海面上的长山列岛。长海号子源于东汉末年(220),直至清末民初(1911)才逐渐发展完善,到20世纪60年代处于鼎盛时期。

长海号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调式各异,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船民号子,是运输船上的船民在劳动中呼喊的号子;另一类是渔民号子,主要是渔民打鱼时喊唱的号子。

长海号子曲调辽阔粗犷、高亢悠扬,多为四平腔、二六腔、流水腔、散腔、小滑腔、大滑腔及大甩腔。节奏生动、明快,多为4/4、2/4、1/4拍和散板,音节简短、词句通俗,多为三五个字。长海号子主要有:撑(读“掌”音)大篷号子(由“三起头”和“老号”组成)、拔锚号子、勒锚号子、摇橹号子、拉纤号子、出舱号子、推船号子、抽滩号子、拉网号子和拔鱼包号子等。

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方式转变,老船工、老渔民相继去世等因素的影响,长海号子的发展一度陷入窘境,亟待加强保?护。


象山渔民号子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象山县

象山渔民号子,由传统渔业生产中的渔民号子和海洋运输业中的船工号子等组成,统称“渔民号子”。石浦(东门)、爵溪是象山渔民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象山渔民号子在唐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清康熙年间至民国期间达到繁荣。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手工化捕鱼作业逐渐被机械化所替代,繁重的劳动逐渐变得轻松,号子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渔民号子渐渐消失。

象山渔民号子按工序分为:起锚号子、拔篷号子、摇橹号子等二十多种;按操作所需要的力度大小又可分为:大号、一六号和小号,各类号子之间相互灵活通用。

象山渔民号子作为象山海洋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已被象山县文化部门列入了抢救、保护的行列,并通过各种办法和手段,取得了实质性的保护成果。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