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腔

2013-10-11 0 反馈

落腔.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内黄县

落腔,原名“落子腔”,俗称“唠子腔”或“捞子腔”,是在民间曲艺“莲花落”的基础上形成的,流行于豫北、冀南、晋东、鲁东,曲牌体与板腔体兼有。它由安阳、内黄、南乐一带民间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来,形成于清代中期。因其主要发源于河南省安阳一带,因此也称“安阳腔”。

落腔曲调由安阳当地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曲调轻快,主要伴奏乐器为皮胡、竹笛等。唱调有平板、二板、三板、流水、懈板、捻板等。声腔有三大流派,安阳、林县、成安、临漳为中路,称“落子腔”;以武安、涉县为西路,称“武安落子”;内黄、魏县、清丰、南落、滑县、濮阳为东路,称“落腔”。三路落腔各有特点,西路武安落子声腔层次多变,起伏跌宕,行腔高昂嘹亮;中路落子腔发音较平,然而唱腔粗犷,讲究偷字闪板,擅唱花腔;东路落腔平稳古朴,吐字清晰,长于悲剧。落腔现存独有唱腔音乐6类23种,曲牌和打击乐类58种,特殊身段特技12种,特色乐器3种,口述传承剧目210本。落腔传统剧目众多,擅长表现农家生活和民间传说,多为生活小戏,文词通俗,表演富有生活气息,如《蓝桥会》、《安安送米》、《小二姐做梦》、《王定保借当》等。

近年来,落腔演出市场日渐萎缩。一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不断谢世,专业团体只剩河南省内黄县落腔剧团,落腔艺术亟待保护。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